香港货轮抵港的消息传来时,代购科正在给货物贴防伪标签。王建国表舅用金箔纸剪了堆小咖喱勺,往每个牛皮纸袋上贴:"记住,标签要歪着贴,越像走私货越值钱!" 老张突然指着发货单惊呼:"表舅!你把 ' 怀旧冲剂 ' 写成 ' 抗痢神药 ',香港海关要扣货的!"
"慌什么?" 表舅咬着胡萝卜雪茄,"当年陈主任把维生素写成梵文都能通关,咱这叫文化输出!" 他踢了踢装满玉米粉的麻袋,里面滚落出高小林的玻璃瓶 —— 不知何时被当成了压箱底的 "镇店之宝"。
高小林在档案室发现了真正的通关密码。1962 年转运清单的背面,用咖喱粉写着模糊的公式:"维生素 C + 玉米粉 × 3 = 抗痢神药",旁边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罐头,罐底标着 "MADE IN SHANGHAI"。他突然明白,所谓的国际秘方,不过是当年物资匮乏时,机关大院里的人用智慧和乐观熬出的时代偏方。
深冬的第一场雪落在机关大院。赵师傅的咖喱粉加工厂临时关闭,粉碎机里还卡着半片没磨碎的维生素片,在白雪映照下泛着微光。高小林站在办公楼顶,看见王建国表舅正在给即将发往香港的卡车刷标语:"喝咖喱粉,忆苦思甜 ——1962 年的味道,现在包邮!"
李海山局长的办公室传来争吵声。陈永年举着梅林厂的证明文件,正在和省厅干事解释:"这个嘛,属于历史遗留的包装资源再利用......" 局长对着镜子调整中山装,第二颗纽扣依然空缺,却意外发现:没有纽扣的领口,刚好能露出里面 "为人民服务" 的跨栏背心,和 1962 年照片里的自己,竟有几分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