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的冬日,天空是洗练过的铅灰色。寒风卷着零星的碎雪,在行人裹紧的棉袄领口打着旋儿。一辆半旧的军用吉普车碾过覆着薄冰的路面,发出嘎吱的轻响,最终停在了省教育部那栋庄严肃穆的苏式大楼前。
大楼灰黄色的墙体在冬日里显得格外厚重,高大的拱形门廊上方,“为人民服务”五个鲜红的毛体大字在阴沉的天空下异常醒目。门廊两侧,笔挺的卫兵如同两尊沉默的雕像,警惕的目光扫视着进出的人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属于权力中枢的凝重气息。
车门打开,林阳和苏白薇先后下车。林阳穿着洗得发白的深蓝色工装棉袄,外面套了件半旧的军绿色大衣,身形挺拔,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只有那双眼睛,沉静得如同深潭,偶尔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苏白薇则是一身剪裁合体的深灰色呢子套装,颈间围着一条素雅的浅色羊毛围巾,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沉静而专注。她手中拿着一个略显陈旧的牛皮纸文件袋,里面是他们连夜整理好的关于教材审查辅助工具的设计构想和文物特征数据库的初步框架。
“走吧。”林阳低声说了一句,声音在寒风中显得很清晰。苏白薇点了点头,两人并肩踏上高高的花岗岩台阶,推开那扇沉重的、镶嵌着黄铜把手的实木大门。
一股混合着陈旧纸张、油墨、消毒水和淡淡烟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门厅高大空旷,地面是光洁的水磨石,脚步声在空旷中激起轻微的回响。墙壁上挂着大幅的领袖像和建设成就宣传画。穿着深色中山装或列宁装的工作人员步履匆匆,低声交谈着,脸上带着机关单位特有的、混合着谨慎和忙碌的神情。整个空间弥漫着一种严肃、高效而又等级分明的氛围。
两人在传达室登记后,被一位面容严肃的中年女干事引领着,穿过长长的、光线略显昏暗的走廊。走廊两侧是一扇扇紧闭的深色木门,门上钉着小小的黄铜铭牌:计划处、高教处、基教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这个庞大教育机器上不可或缺的齿轮。偶尔有门打开,传出电话铃声或是严肃的讨论声,又迅速合上。
最终,女干事在一扇标注着“教材审查委员会主任办公室”的门前停下,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一个略显低沉但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
推开门,办公室比想象中宽敞明亮。巨大的落地窗正对着一个萧瑟的小院,几株光秃秃的梧桐树枝桠映在玻璃上。靠墙是顶天立地的深色木质书柜,塞满了各种书籍、文件和卷宗。宽大的办公桌后,坐着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黑框眼镜的老者。他穿着深灰色的中山装,领口扣得一丝不苟,面容清癯,眼神锐利,透着一种久居上位的沉稳和洞悉世事的沧桑感。正是省教育厅教材审查委员会的主任,吴主任口中那位“上面”来的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