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军区司令部小会议室的灯光,彻夜未熄。厚重的窗帘隔绝了外界,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烟草味、墨水和纸张的气息,以及一种无形的、沉重的紧迫感。
长条会议桌旁,张部长居中而坐,肩章在灯光下反射着冷硬的光泽。他的左手边是吴主任和几位面色凝重、眼底带着血丝的教育厅干部;右手边则是林阳、苏白薇,以及几位从省博物馆、考古研究所连夜召来的资深研究员和文物保卫部门的负责人。每个人的面前都堆着厚厚的资料,那本印着《环球儿童画报(试刊)》的彩色小册子和林阳手绘的、标注着“野狐岭”坐标的铅笔图,如同两枚沉甸甸的砝码,压在会议桌的中心位置。
“……情况就是这样。”林阳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沉稳。他刚刚完成了对整个事件链条的梳理:从教材中隐蔽的殖民史观和扭曲价值观,到《环球儿童画报》中精心设计的未来图景和暗藏的地理坐标密码,再到“东方文化交流促进会”周文彬的可疑背景,最后直指野狐岭商代大墓的野蛮盗掘。逻辑严密,证据环环相扣,如同一条冰冷的毒蛇,将文化渗透与文物犯罪这两个看似独立的领域,死死地缠绕在一起,露出了其背后共同的黑手和险恶用心。
“文化渗透是手段,思想腐蚀是目的,而文物盗掘,”林阳的目光扫过在座众人,最后落在张部长脸上,一字一句道,“则是他们获取资金、试探底线、甚至可能隐藏更深图谋(如寻找特定历史信息或破坏文化根基)的关键环节!这是一场全方位、立体化的无声战争!目标,就是我们的下一代和我们民族的根!”
会议室内一片死寂,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和纸张翻动的微响。吴主任的脸色灰败,几位教育干部更是羞愧难当,仿佛被无形的鞭子狠狠抽打。博物馆的老研究员痛心地抚摸着那本画报,手指颤抖。文物保卫部门的负责人则眼神锐利如鹰,盯着“野狐岭”三个字,仿佛要将它烧穿。
“触目惊心!令人发指!”张部长猛地一拳砸在桌面上,震得茶杯嗡嗡作响,他眼中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敌人亡我之心不死!他们换了打法,用糖衣包裹毒药,用画笔绘制陷阱,用锄头挖掘我们的祖坟!其心可诛!其行当灭!”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怒意,目光如炬,扫视全场:“检讨和追责是必须的!但现在,当务之急是亡羊补牢!是构筑堤坝!是防范于未然!我们要在思想文化战线和文物保护战线,同时建立起坚固的防御体系和高效的反击机制!绝不能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张部长的目光首先投向吴主任和几位教育干部,语气斩钉截铁:
“教材审查,是思想防线的第一道闸门!吴主任!”
“在!”吴主任立刻挺直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