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官绅们还未从“一体纳粮”的震惊中回过神来,龙天策抛出了第二颗重磅炸弹——“摊丁入亩”。
大唐的赋税,历来是“人丁税”与“土地税”并行,即无论有无土地,百姓都要按人头缴纳赋税(丁银)。这使得无地或少地的贫苦百姓,即便终年劳作,也难以负担沉重的丁银,而拥有大量土地的豪强,却可以通过隐瞒人丁等手段,逃避税负。
“本王决定,废除按人头征收丁银的旧制,改为‘摊丁入亩’。” 龙天策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又浇上了一瓢冷水,“将丁银总额,分摊到田亩之中,按土地多少缴纳。有田者多缴,无田者少缴或不缴!”
这一下,不仅是乡绅,连一些中小地主都坐不住了。
“郡王!这万万不可!” 一个中等地主模样的人急道,“我家虽有几亩薄田,可人口多啊,这样一来,我家的税负反而更重了!”
“你家有田,至少有生计来源。” 龙天策冷冷回应,“那些无田的佃农、流民,他们靠什么缴纳丁银?每年因缴不起丁银而家破人亡的百姓,还少吗?摊丁入亩,就是要让税负更合理,让有产者多承担,无产者少受苦!”
这项政策,看似对部分中小地主不利,实则击中了大地主和豪强的要害——他们土地最多,按田亩缴税,自然缴得最多,而且难以再通过隐瞒人丁逃税。对于广大贫苦百姓而言,这无疑是天大的福音,意味着他们终于可以不再为“人头税”而日夜焦虑。
渤海最大的地主之一,前渤海望族高氏的旁支高显,此刻脸色铁青,嘴唇哆嗦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家有良田万亩,佃户数百,以前靠着隐瞒人丁和免税特权,几乎不用缴税,如今两项政策叠加,他要缴纳的赋税,将是以前的十倍不止!
火耗归公:灰色收入被斩断
如果说前两项政策是剜肉,那么第三项“火耗归公”,就是直接断了官员和豪强的财路。
“火耗”,是指地方官在征收赋税(尤其是银两)时,以“熔化重铸有损耗”为由,额外向百姓征收的“附加费”。这部分“火耗”,本是非法的灰色收入,却被历代官员视为“常例”,层层加码,有的地方甚至“正税一两,火耗三钱”,成为官员贪污、中饱私囊的主要手段,最终全部转嫁到百姓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