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武三十四年的春天,渤海湾的冰雪消融得格外彻底,暖风拂过刚刚泛绿的田野,带来泥土的芬芳。然而,这份春日的宁静,却被一场即将席卷整个渤海的风暴,悄然打破。时年三十七岁的渤海郡王龙天策,在整顿吏治、兴办学堂、减轻徭役之后,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顽疾——那盘踞在渤海社会根基处,由士绅豪强垄断资源、逃避赋税所形成的沉疴。
他知道,要让渤海的“新篇章”真正稳固,就必须斩断这根吸食民脂民膏的毒瘤。于是,三项足以撼动整个士族阶层的新政,在他的筹划下,如同三道惊雷,骤然炸响在渤海的上空。
官绅一体纳粮:特权壁垒首遭破
“官绅一体纳粮”——当这六个字从龙天策口中,在渤海州府联合议事会上被郑重提出时,在场的官员与乡绅代表,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按照大唐旧制,官员与士绅(有功名者)享有免除赋税、不服徭役的特权。这使得大量土地集中在他们手中,却几乎不向朝廷缴纳粮食,沉重的负担全部压在普通百姓身上,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畸形局面。渤海的高氏、张氏等大族,正是靠着这种特权,疯狂兼并土地,积累了惊人的财富。
“郡王,万万不可啊!” 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是渤海老士族代表,前博州刺史张启山。他须发皆张,指着龙天策,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官绅免税,乃是祖宗之法,是朝廷对士绅阶层的优待,岂能说改就改?此举会寒了天下士子的心啊!”
“祖宗之法?” 龙天策端坐主位,目光平静地扫过他,“若祖宗之法让百姓流离失所,让国库日渐空虚,这样的法,留着何用?”
他站起身,走到议事厅中央,声音洪亮,字字清晰:“本王规定,自今日起,渤海境内,无论官员品级高低,无论士绅功名大小,名下土地,一律与百姓同例,缴纳粮食赋税!有功名者,可适当减免,但绝不能全免!官绅一体纳粮,谁也不能例外!”
“这……这是要逼死我们啊!” 另一位乡绅哀嚎起来,他家有良田千亩,靠着免税特权,每年省下的粮食,足够养活半个家族。
“逼死你们?” 龙天策冷笑,“你们靠着免税特权,兼并土地,盘剥百姓的时候,怎么没想过会逼死他们?本王要的,只是让你们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让赋税更公平,让百姓喘口气!”
议事厅内,顿时炸开了锅。乡绅们有的拍案而起,怒斥龙天策“离经叛道”;有的面色惨白,瘫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语;有的则眼神闪烁,开始盘算着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们如同被投入滚油的水珠,瞬间乱了阵脚——这第一项政策,就直接砸在了他们最根本的利益上,怎能不慌?
摊丁入亩:千年枷锁始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