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的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在王三、文彦奎的操纵下,疯涨得没了边。
同济药铺的“续命丸”涨到了五两银子一盒,依旧有人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抢购;大通粮行的米价突破了三百文一斗,队伍排到了街尾,文彦奎还雇了打手维持秩序,谁要是敢抱怨,就拖到巷子里“教训”一顿。
百姓的怨气,像闷在锅里的蒸汽,眼看就要炸开。
“这日子没法过了!龙太守怎么不管管啊?”
“听说刁爷在背后撑腰,太守也没办法……”
“我看这新政,怕是要黄了……”
太守府内,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
龙天策看着窗外聚集的百姓,拳头攥得发白。夜凌查了几日,王三的假药作坊藏在城外的破庙里,护卫森严;文彦奎的粮源来自山东的私商,账目做得天衣无缝——显然是刁光斗在背后指点,让他们把尾巴藏得更紧了。
“再这样下去,百姓要寒心了。” 刘晔(龙天策的幕僚,擅长经济)忧心忡忡地说,“我们的义民商号,库存快见底了,就算想平价供应,也撑不了几日。”
龙天策眉头紧锁,他知道,这是刁光斗的毒计——用垄断逼他让步,用民心压他妥协。
就在这时,玉倾城走进来,手中拿着一张纸,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和刘先生商议了一个法子,或许能破局。”
她将纸递给龙天策,上面写着“民用铺”三个字,下面是具体的章程:
“一、在睢阳最繁华的街口,开设‘民用铺’,专卖粮食、药材、布匹,价格比市价低三成,比义民商号再低一成。
二、采用‘擂台价’模式:王三、文彦奎的铺子涨一分,民用铺就降一分,始终保持价格优势。
三、即刻上奏皇帝,陈明睢阳物价乱象,请求紧急调拨一批官粮、官药,充实民用铺库存,确保供应不断。”
龙天策看着章程,眼中渐渐亮起光芒:“这个法子好!用价格战打破他们的垄断,让百姓看到,没有他们,我们照样能活得更好!”
“但风险也很大。” 刘晔补充道,“他们背后有刁光斗支持,资金雄厚,可能会跟我们硬耗。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库存支撑,否则一旦断货,反而会被他们反噬。”
“库存的事,我来解决。” 玉倾城语气笃定,“我连夜写奏折,以我的名义(她的凤凰公主身份在神都仍有分量)加急送往神都,请求陛下调拨楚州的官粮、海州的官药,就说‘睢阳奸商作祟,百姓嗷嗷待哺,需朝廷援手以安民心’。”
龙天策点头:“我再修书一封,给淮南节度使刘青——他是我在淮南时的老上司,清正廉洁,最恨奸商。让他在运河上多‘留意’王三、文彦奎的运货船,或许能帮上忙。”
计策既定,行动雷厉风行。
三日后,“民用铺”在睢阳最热闹的南街开张,铺面不大,却挂着醒目的匾额,门口立着一块黑板,用白石灰写着当日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