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纸页上的潮汐(2 / 2)

林阳忽然想起什么,从帆布包掏出个铁皮盒——那是装录音带的盒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三十张名片。“这是上回校友返校时攒的,”他捻出张印着“长春古籍书店”的名片,边缘还留着咖啡渍,“做古籍复刻的企业,说不定需要文案策划。”远处传来舞台调试麦克风的啸叫,“喂喂”的测试声在操场回荡,惊起一群停在篮球架上的麻雀。

台湾交换生的诗稿

黄昏时分,林阳在后台遇见台湾交换生苏郁晴。女孩穿着淡蓝色的旗袍,领口别着枚贝壳胸针,手里捧着本线装的《淡水河诗钞》。“林阳同学,”她的普通话带着软糯的尾音,“我带来了台湾大学生的诗稿,想做个两岸诗笺交换活动。”

摊开的诗稿上,用繁体字写着《2007年夏末的长春》:“长影厂的红砖墙上/藏着蝉蜕的重量/而222路公交驶过南湖时/所有站牌都在练习失重”。林阳注意到诗稿边缘贴着学校的校徽贴纸,还有片干枯的三叶草。“我们可以把诗稿放进茶缸里,”他指了指那些写着词牌名的搪瓷缸,“让参与者随机抽取两岸的诗句合诵。”

苏郁晴眼睛一亮,从绣着兰花的布包里掏出个竹制信匣:“这是台湾辅仁大学的‘诗筒’,本来想做跨海邮寄,现在可以现场传递。”信匣上刻着“寄蜉蝣于天地”,木纹里还留着台湾海峡的海盐气息。这时陈雨桐抱着堆荧光棒跑过来,2007年最流行的星形荧光棒在暮色里闪着微光:“快看!技术部用废旧光驱做了诗词滚动屏!”

破茧之夜的潮汐

当《琵琶语》的旋律在操场响起时,林阳站在舞台侧幕,看着第一组选手伸手探进竹制抽筒。穿汉服的女生抽出的纸条上写着“当时只道是寻常”,而男生抽到的台湾诗稿里正好有句“所有告别都像未拆封的邮票”。台下爆发出善意的笑声,有人用荧光棒拼出“两岸同心”的字样。

就业促进会的展位前,张教授正在给长春古籍书店的代表展示学生做的古籍复刻样本。那是用宣纸影印的《金刚经》,封面贴着学生手绘的敦煌飞天,旁边放着用牛皮纸袋装的“职场锦囊”——里面是往届学长写的求职经验,用红绳系着学校活动的祈福卡片。“这些孩子啊,”教授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舞台的灯光,“把所有经历都酿成了墨水。”

最新小说: 高维崩塌,不愿献身的我提前灭世 锦丝行 芙蓉灯下骨 重生80:靠赶海带娇妻奔小康 重生93:从高考状元开始 我有九千万亿舔狗金 重生1988:逆袭人生从宠妻开始 九时墟 不科学御兽:识海一棵黄金果树 送葬者:陆上最强雇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