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突然遭遇强烈气流,整个机身像暴风雨中的树叶般剧烈颠簸。云层中浮现出无数灰绿色裂缝,构成迷宫般的死亡通道。林墨的右手却像被无形的力量牵引,自动调整航向,每个转向都完美复现着当年穿越风暴的轨迹。赵上校看到仪表盘上的数字开始倒流,"37"变成了"36",然后是"35"...每减少一个数字,就有道裂缝在他们身后轰然闭合,将试图涌出的灰绿色触须截断。
当数字归零的瞬间,战机冲破最后一道云墙。下方的景象让所有人呼吸停滞——那是放大千万倍的圣痕仪器核心,齿轮组大如足球场,每个齿尖都挂着凝固的血珠。中央悬浮着完整的织梦梭,梭体表面刻满飞行员的记忆画面,最新浮现的正是他们驾驶战机穿越云层的实时影像。
林墨左胸的金光突然与织梦梭共鸣,那些刻痕活了过来,组成新的场景:1945年4月16日的昆明巫家坝机场,地勤人员正往P-40机翼下挂载炸弹。年轻的林墨祖父站在机舱里,往仪表盘夹层塞入一张照片——正是后来嵌在骑士胸口的那张。照片背面刚写好的"To my brother"字迹未干,一滴墨水晕染开来,化作七十多年后林墨眼角滑落的泪。
织梦梭突然裂开一道缝隙,喷出1945年的真实气流。赵上校的军刀自动飞向裂缝,刀柄的机械结构完全展开,露出核心的残片——那正是当年战机仪表盘的碎片。当残片归位的刹那,整个云层空间开始崩塌,露出背后巨大的机械结构:无数齿轮咬合着组成时间轴,灰绿色根须缠绕其上,像试图阻止钟表走动的荆棘。
老周用指甲刮擦着战机地板,刮下的铝粉在空中组成新的信息:飞行员坠机前最后看到的仪表盘读数——高度8000英尺,油量37加仑,时间15:27。这些数字正与林墨手臂上的刻痕一一对应,形成某种解码密钥。当最后一个数字对齐时,织梦梭表面的记忆刻痕全部浮到空中,组成完整的驼峰航线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