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京城史家宅邸雕梁画栋,少司马史抑堂却在书房中突然面色惨白。他只觉天旋地转,眼前金星乱冒,身子软软瘫倒在太师椅上。恍惚间,一缕魂魄轻飘飘地脱离躯体,仿佛被无形的手牵引着,跌跌撞撞跨进一顶黑纱小轿。轿帘“唰”地落下,抬轿人脚下生风,朝着雾气弥漫的幽冥之路疾驰而去。
不知行了多久,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另一顶朱漆官轿追了上来。轿帘掀起的瞬间,史抑堂浑身一震——轿中端坐的赫然是已故多年的父亲史文靖公!只见老相国蟒袍玉带,威风不减当年,目光却满是担忧:“犬子怎会在此?”史抑堂“扑通”跪倒在泥泞的黄泉路上,声音带着哭腔:“父亲,孩儿不知为何到此,只觉昏昏沉沉……”
史文靖公伸手将儿子扶起,指尖带着熟悉的温度:“你阳寿未尽,尚有血脉未续。家中族谱新页留白,怎能随阴差而去?”说罢,他转身呵斥随行的阴差:“还不速速送回!”又从袖中取出一枚温润的玉佩,塞进史抑堂手中,“此乃你幼时所佩,见玉如见父。”
话音刚落,史抑堂只觉一股大力将他推入轿中。风在耳边呼啸,眼前光影飞速倒退,等他再次睁眼,已是躺在自家床榻上。手中玉佩还带着余温,而窗外,晨露正顺着芭蕉叶缓缓滴落。
次年春天,史家传出喜讯,夫人诞下麟儿;两年后,又一个粉雕玉琢的男婴呱呱坠地。史抑堂抱着幼子,摩挲着怀中的玉佩,望着祠堂中父亲的画像喃喃自语:“父亲果然料事如神。”七十八岁那年,他亲自来到京城,将这段奇遇讲与我听。说起父亲在黄泉路上的叮嘱时,这位两鬓斑白的老者眼中,仍闪烁着孩童般的感动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