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 第361章 沼泽湿地与耐寒水生粮种

第361章 沼泽湿地与耐寒水生粮种(2 / 2)

宝儿让人记录野芡实的生长环境:沼泽湿地的浅水区,水深一尺至三尺,土壤为黑色腐殖土,富含有机质,pH 值偏酸性,昼夜温差达十度,冬季能耐受短期结冰。更奇特的是,这些植物的果实成熟后会沉入水底,借助淤泥保温越冬,待来年春季再发芽生长,这种 “水下休眠” 的特性,让它们能在寒冷的沼泽中代代相传,比野菱更耐低温,是典型的 “跨季生长” 作物。

午后的沼泽突然刮起西北风,风力不大却带着刺骨的寒意,水面开始快速降温,温度计显示一小时内骤降四度,原本融化的薄冰又开始凝结,在芡实叶片周围形成锯齿状的冰边。船员们赶紧将船驶向芦苇密集区,借助苇秆的遮挡抵御寒风,却见野芡实的叶片在风中反而更加舒展,蜡质层反射着阳光,吸收仅存的热量,果实顶端的尖刺相互碰撞,发出 “咔嗒” 的声响,像是在相互取暖。

“这果子比野菱抗冻!” 哈桑用手触摸结冰的叶片,冰面下的叶肉依旧翠绿,“刚才那阵冷风,换了冲积平原的菱角早冻烂了,它倒像穿了棉袄,一点事没有!” 他说得没错,检查被冰边包裹的果实,外壳虽结着薄冰,内部的果仁却完好无损,甚至比常温下的更紧实,显然低温环境能促进淀粉积累,提升口感和储存稳定性。

在一处芦苇环绕的浅滩,船员们有了意外发现。淤泥中露出半截木质的耒耜,犁头部分虽已腐朽,却能辨认出人工打磨的痕迹,旁边散落着十几个竹编的筐篓,其中一个保存完好的筐里装着数十颗干燥的芡实果仁,与新鲜果实相比,只是颜色稍暗,外壳的尖刺已脱落,显然经过人工处理。筐沿刻着 “芡” 字,字体与之前发现的 “菱”“藜” 同属一种风格,笔画中还残留着黑色的淤泥,证明这是古代先民储存的粮食。

最新小说: HP白蔷薇与剑 我在大明忙种田,平推东瀛美利坚 红楼大官人 八部云河 打破诸天从魔法界贵族开局 四合院之八级工的幸福生活 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 重生后小师弟在修仙界当白月光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都穿越了,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