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号”驶入空白星域的第三个星日,光流网络的金色脉络首次出现了迟疑的波动。这片被星图标注为“待播种土壤”的空间呈现出纯粹的乳白色,既没有星辰也没有暗物质,连时间的流逝都变得模糊——飞船的计时器时快时慢,有时一个星时的记录里,舱内植物却完成了一整个生长周期。
“这里的法则处于‘未激活’状态。”艾拉将机械共生体的探测频率调至最低,屏幕上的波形图像一条沉睡的曲线,“就像尚未被写入数据的存储器,所有可能性都被压缩在初始状态。刻写者把最难的课题留到了最后——在一片空白里,如何播种不被预设的演化?”
苏璃释放出一缕暗能量探入乳白色空间,能量触须刚延伸出百米就开始结晶。这些结晶没有呈现任何已知法则的形态,而是随机变幻着结构:前一秒还是遵循几何规律的多面体,下一秒就化作流动的液态符号,最终凝结成一枚微型的协变之种图腾。“它们在模仿我们的存在。”她捻起结晶放在掌心,结晶突然融入皮肤,在腕间留下一道金色的纹路,“空白不是虚无,是等待被赋予意义的镜子。”
林深注意到协变之种的异常——种子表面的三角形符号正在缓慢剥离,化作无数细小的光尘融入舱内。这些光尘接触到机械共生体,就让金属表面生长出半透明的晶体;落在记忆沙粒上,就使沙粒浮现出从未记录过的星图;甚至连苏璃腕间的纹路,都开始随着光尘流动而扩展。
“它在‘解构’自己。”灰羽的记忆沙粒捕捉到光尘的波动频率,与刻写者遗产星图中“创造的第一步是打碎自我”的注释完全吻合,“刻写者领袖说过,真正的播种不是传递答案,是教会提问的方式。协变之种正在演示如何放弃预设的形态,融入未知的土壤。”
飞船在空白星域航行至第七个星周时,乳白色的空间里终于出现了变化——一片漂浮的水晶平原从虚空中浮现,平原上布满深浅不一的凹痕,每个凹痕里都残留着微弱的能量波动,与光流网络的初始频率同源。
“是‘文明的脚印’。”林深操控飞船降落在平原中央,舱门打开的瞬间,一股带着金属气息的风扑面而来——这是光能量与暗物质湮灭时特有的味道,与刻写者星图记载的“第一次法则实验”现场完全一致,“这里不是真正的空白,是被遗忘的起点。刻写者、甚至更早的文明,都曾在这里播撒过种子。”
苏璃的暗能量触须深入最大的凹痕,触须返回的影像让所有人屏住呼吸:无数个发光的“种子”在平原上绽放,有的长成规则的几何体,最终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崩解;有的化作流动的能量流,却在扩张中吞噬了自己的根基;只有极少数既保持核心形态,又能随环境改变结构的种子,最终延伸出连接彼此的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