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名医方论2-7(2 / 2)

该方主治胁下一侧疼痛,伴有发热,脉象紧弦的病症。这种情况属于寒邪所致,需用温性药物攻下寒邪。

药物组成:大黄(二两)、附子(二枚,炮炙)、细辛(二两)。

以上三味药,加入五升水,煮取二升,分三次温服。如果是体质强壮的人,可取二升半,分三次服用,服药后大约人行四五里路的时间,再服下一次。

【集注】喻昌说:仲景治疗伤寒,热邪痞塞聚集于心下,同时兼见阳虚阴盛的证候,采用了附子泻心汤的治法。而在杂病中,胁下一侧疼痛且发热,这属于阳象;脉象弦紧,这属于阴象,由此可知是阳证中夹有阴邪上逆,于是又创立了这种用温性药物攻下的治法。然而仲景如此用心地传承这些治疗思路,后世能够领会的人却很少。

《金匮要略》又另外指出一条:脉象数而紧,实际就是弦脉,形状如同弓弦,按之不移,数脉兼弦的,应当攻下寒邪;脉象紧而迟的,心下必然坚硬;脉象大而紧的,属于阳中有阴,也可以攻下。读者往往不明白其中的旨意,怎知道这些说的都是用温性药物攻下的治法呢!其中说“当下其寒”,是指阳证中有阴实之邪时可以攻下,这关键要点不就很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吗?

张璐说:三承气汤,是寒性攻下的柔剂;白散、备急丸,是热性攻下的刚剂;附子泻心汤、大黄附子汤,是寒热互结、刚柔并济的和剂。近世医生只知道寒性攻下这一种方法,完全不知道还有温性攻下的治法。因为突然感受的热邪结聚可以用寒性攻下,长期积聚的寒邪结聚难道也能用寒性攻下吗?所以才设立了备急丸等方剂。然而这些方剂仅能治疗寒实的结聚,如果患者体质素来虚弱,即便有实邪固结,又怎敢使用刚猛峻烈的方剂来攻击呢?因此仲景又创立了附子泻心汤,用黄芩、黄连辅佐大黄来祛除膈上的热痞,同时兼用附子的温热来消散阴寒;大黄附子汤用细辛辅佐附子,以攻胁下的寒结,同时兼用大黄的寒性来引导邪气下行。寒热药物合用,温性与攻下之法并施,这是圣人的治法,明白清楚却又难以想象,实在是精妙啊。

越鞠汤丸

主治各种因湿痰、食积、火邪、气滞、血瘀等所导致的郁症。

药物组成:香附、苍术、抚芎、神曲、山栀仁。可加水煎煮后服用,也可制成丸剂。

最新小说: 组织需要你这样的大佬 极品小道长 高达之宇宙世纪求生记 半岛白金时代 大明:我靠摸尸杀人,缔造东方日不落 开个当铺,怎么就惊动全世界 认纨绔当爹!一不小心养成皇帝了 精灵:同时穿越,这个小智太全能 火影:从罗杰船上归来的漩涡鸣人 科技帝国从穿越三体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