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疸这种病症,表现为时而怕冷时而发热,不想进食,进食后就会头晕目眩,心胸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身体发黄,就成为谷疸,用茵陈蒿汤治疗。
【注释】这是详细阐述谷疸病症的成因。在还未形成谷疸的时候,患者大多会出现时而怕冷时而发热的症状,寒热发作时,就不能进食,寒热停止时,或许能进食,即便能进食,然而进食后就会头晕目眩,心烦意乱,这是湿邪与热邪相互瘀滞郁积在体内而熏蒸,是即将发作谷疸的征兆。时间久了,身体和面部必然会发黄,就形成谷疸了。适宜用茵陈蒿汤通利下泄,使湿邪与热邪从大小便排出。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以上三味药,用一斗水,先煮茵陈蒿,煮至水减少六升,加入另外两味药,继续煮取三升药液,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服药后小便应当通利,尿液如同皂角汁的状态,颜色红赤,一夜之后腹部胀满减轻,黄疸通过小便排出。
阳明病,如果脉象迟缓,进食难以吃饱,吃饱后就会心烦,头晕目眩,小便必然困难,这是即将发作谷疸的表现,即便用攻下之法,腹部胀满的症状依旧不变,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脉象迟缓的缘故。
【注释】谷疸属于胃热之症,脉象应当数,现在脉象迟缓,这是脾脏虚寒。虚寒不能运化谷物,所以虽然饥饿想要进食,却难以吃饱,吃饱后就会烦闷,因为胃中食物填塞,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失常。清阳之气受阻不能上升,所以头晕目眩;浊阴之气受阻不能下降,所以小便困难,这些都是即将发作谷疸的征兆。这种病症原本是由太阴寒湿郁积而生,如果错误地认为是阳明热湿导致的发黄,用攻下之法,虽然腹部胀满暂时减轻,但不久又恢复原样,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脉象迟缓表明体内有寒。这是在说明即将发作的谷疸,如果属于脾阴寒化,就不可以用攻下之法。
【集注】程林说:脉象迟缓表明体内有寒,寒邪不能消化谷物,所以进食难以吃饱,吃饱后谷气不能消化,胃中充满浊气,浊气蕴积就会心烦,浊气熏蒸就会头晕目眩。小便困难,是因为脉象迟缓表明体内无阳气来运化浊气,浊气只能留在胃中不能宣泄,所以即将发作谷疸。如果用攻下之法,只是使胃虚,而腹部胀满依旧如故,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脉象迟缓有寒的缘故。
黄疸病患者,如果在傍晚时分发热,却反而怕冷,这是因房劳过度所致,会出现膀胱拘急,少腹部胀满,全身发黄,额头部位发黑,脚下发热,从而形成黑疸。其腹部胀满如同水肿的样子,大便必然色黑,时而溏薄,这是房劳过度引发的病症,并非水肿病。如果腹部胀满,就难以治疗,用硝石矾石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