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注】成无己说:湿邪过盛就会导致泄泻。小便不通畅,大便反而溏泄,是因为湿气向内流动。只需通利小便,以宣泄腹中的湿气。古人说:治疗湿病而不通利小便,就不是正确的治法。
方有执说:这是针对湿邪入里的情况而言。关节疼痛,是寒湿之气游走灌注、向内渗透,所以脉象沉而细,“痹”就是以疼痛来描述,小便不通畅,大便反而溏泄,是因为湿就是水,水不能向外渗透,就会横流而不遵循正常水道。通利小便,就是引导水遵循正常水道流动。
张志聪说:关节,指的是腰背肘膝这些大的关节,是大筋所统属的部位,与一般骨节不同。湿邪流注关节,大筋失去协调,所以疼痛、气血痹阻不通。湿邪损伤太阳经,筋脉阻滞不畅,所以叫做湿痹。通利小便,那么水道畅通,排水就不会出现差错,湿邪去除,筋脉也就调和了。
湿病患者,仅仅头部出汗,背部僵硬,想要盖被子、烤火。如果过早使用攻下之法,就会出现呃逆、胸部胀满、小便不通畅,舌头上好像有苔一样,这是因为丹田有热,胸中寒冷,口渴想要喝水,却又不能喝,只是感到口燥心烦。
【注释】湿病患者仅头部出汗,这是湿气向上泛滥导致的出汗,并非阳明经热邪不能透散。湿病患者背部僵硬,是湿气阻滞导致的沉重僵硬,并非痉病那种拘挛僵硬。想要盖被子、烤火,不是因为对外界寒冷惧怕,而是湿邪过盛产生了体内虚寒。如果错误地把湿气泛滥导致的头部出汗,当作阳明经瘀热导致的头部出汗,而使用攻下之法,寒湿之气就会乘虚进入胸部,导致胸部胀满,进入胃部就会呃逆。寒湿之气不能化解,所以小便不通畅;胸中寒冷,所以舌头上滑腻发白如同有苔;丹田有热,所以口燥口渴,想要喝水却又不能喝,这是因为胸中有寒湿的缘故。
【集注】成无己说:伤寒一般没有汗,湿病患者虽然有汗但不能遍及全身,所以只是头部出汗。
程应旄说:虽然口渴想要喝水,看似有热,但从不能喝水这一点可以分辨,只是口燥心烦,实际上并非胸中燥热烦闷,可见症状相同但疾病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