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这里说的少阴病,指的是总是想睡觉的症状。脉象沉,指的是脉象不是微细而是沉。现在刚开始得病,按常理不应该发热却反而发热,这是少阴经里有寒邪,同时又兼有太阳经的表热。所以适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既能温里,又能发汗,兼顾阳气,那么两感(表里同时受邪)的寒邪,都能够得到解除。
【集注】方有执说:发热,说明邪气在表;脉象沉,是因为少阴经位居北方,主里。因为病在里,而邪气在表却发热,所以说“反”。因为邪气在表不在里,所以用麻黄来发汗解表;因为少阴经本质属阴,标象为寒,所以用附子来温里。细辛味辛性温,能通少阴经,用它来辅助主药,是因为它能专门入少阴经,起到向导的作用。
程知说:三阴经的解表方法与三阳经不同,三阴经必须用温经的药物来解表,而对于少阴经来说尤其关键。所以使用既能散邪又能温经的方剂,使深入的外邪能够透出,同时体内阳气也不会因此而向外耗散。
程应旄说:一开始发病就发热,再加上阴经病症没有汗出,世上那些按照病期和症状来用药的人,大多会用麻黄而忌讳用附子。他们不知道脉象沉,是因为患者平素肾经虚寒,体内阳气不能协同呼应,所以脉象沉而不能浮。脉沉属于少阴经病,不可发汗,然而刚开始得病就发热,又兼有太阳经病症,所以又不得不发汗。必须用附子温经助阳,稳固里气,使阳气不至于随着汗出而耗散,这样麻黄才可以与细辛合用。
林澜说:传变而来的邪气与阴寒之邪都可能出现沉脉,沉脉只能说明疾病在里,而不能单纯认为沉脉就一定是寒证。在少阴病的症状中,沉而微细的脉象与沉而细数的脉象,寒热的差别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