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琥说:这一条是发汗后气虚导致的腹胀满,患者虽然腹胀满,但腹中没有实邪,所以无疑应当使用人参、炙甘草等甘温补药。
张锡驹说:这是说发汗损伤了脾气。脾主腹部,所以腹满是太阴经的主要病症。发汗后出现腹胀满,就可知患者平素脾气虚弱,现在脾气更加虚弱,就不能正常运化转输,浊气不能下降,清气不能上升,从而导致胀满。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炙,去皮,半斤)、生姜(洗净,半斤)、半夏(洗净,半升)、甘草(炙,二两)、人参(一两)
将以上五味药,加入一斗水,煮取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发汗之后,病症没有解除,出现腹部胀满疼痛的情况,应当急下,适宜用大承气汤。如果腹部胀满没有减轻,即便稍有减轻也微不足道,也应当攻下,适宜用大承气汤。
【注释】这是对上一条内容的详细阐述,从不同角度说明其含义,以区别相应的治法。发汗之后,表症已经解除,腹部胀满但不痛,这是腹部胀满有时减轻,减轻后又恢复原样的虚性胀满,应当用温法,属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适应证。现在发汗之后表证没有解除,腹部胀满且疼痛剧烈,这是腹部胀满没有减轻,即便减轻也不明显的实性胀满,应当攻下,适宜用大承气汤。因为里证急迫,所以先攻下里实,之后再调和表证。
【集注】喻昌说:“减不足言”这四个字,将腹部胀满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见胀满程度达到十分,即便减去一分或二分,也不足以削弱其胀满的态势。这就是即便有表邪未解,也应当攻下而无需迟疑的原因。
程应旄说:攻下之后腹部胀满依旧,即便减去一分或二分,也算不得真正的减轻。不妨再次攻下,一定要以胀满完全消除为标准。
刘宏璧说:太阴经原本没有攻下之法。从经络角度看,各经都有不可攻下的道理;从脏腑角度看,太阴经更没有可攻下之处,对于桂枝加大黄汤的应用,怎能没有疑问呢?要知道脾与胃相表里,太阳经病误下,太阴经受邪,如果胃中有宿食,那么脾会因为胃的实邪而变得充实,也会因为太阳经的邪气而疼痛。既然已经出现大满大痛,形成胃实之症,就不是桂枝加大黄汤所能治疗的,所以适宜用大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