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伤寒,医生误用攻下之法,随后出现持续下利,粪便清稀,夹杂未消化的谷物,同时伴有身体疼痛。此时应当紧急救治里证;之后若身体仍疼痛,但大便恢复正常,就应当紧急救治表证。救治里证适宜用四逆汤,救治表证适宜用桂枝汤。
【注释】患伤寒时,医生不分辨病症的表里、寒热、虚实,就错误地使用攻下之法,导致患者随后出现下利清谷且不止的情况,这是里寒的表现。虽然全身疼痛的表证还未解除,但下利清谷不止,说明里寒已经很严重,按照治疗原则,应当紧急救治里证;等到大便自行恢复正常,而身体仍然疼痛不止时,再救治表证即可。救治里证适宜用四逆汤,其能温补中焦,战胜寒邪;救治表证适宜用桂枝汤,可调和营卫。
【集注】王三阳说:对于这种病症,应当留意是否为协热利,必须仔细观察下利粪便的颜色如何,以及病情的缓急程度,不可轻易使用四逆汤和桂枝汤。
喻昌说:治疗时必须先解表后攻里,才不会出现倒行逆施的弊病。但如果里寒极为强盛,就不得不先紧急救治里证,等里证稍微稳定后,再救治表证,也就是说在救里之后再进行救表。
下利清谷的情况下,不可攻表,若强行发汗,必然会导致腹部胀满。
【注释】这是进一步详细说明上一条,如果不先救治里证就发汗解表,从而阐明太阴、少阴同病的症状。下利清谷,表明太阴经的寒邪已经传至少阴经,即便有身体疼痛的症状,也不可攻表。若错误地攻表发汗,即便汗出,太阳经的表证虽解,但太阴经寒邪凝滞,必然会出现腹部胀满。
出现下利、腹胀满,同时伴有身体疼痛的症状,应当先温里,然后再攻表。温里适宜用四逆汤,攻表适宜用桂枝汤。
【注释】这一条承接上一条,从不同角度阐述症状,以明确先治里后治表的治疗原则。下利腹胀满,是里有寒邪;身体疼痛,是表有寒邪。凡是表里寒邪同时出现的病症,总体上都应以温里为首要任务。所以应当先温里,后攻表。温里适宜用四逆汤,攻表适宜用桂枝汤。
【集注】方有执说:里虚表实,正因为里虚,所以要先温里;正因为表实,所以可以后攻表。
发汗之后,出现腹胀满的症状,宜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疗。
【注释】发汗之后,表证已经解除,但出现腹部胀满,这是太阴经里气虚弱导致的胀满。所以用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治疗,该方具有消除胀满、补中益气、降逆气的功效。
【集注】成无己说:呕吐之后的胀满,以及攻下之后的胀满,都认为是实证,是说邪气乘虚进入里部而形成实证。发汗之后,表证已经解除,却出现腹胀满,可知并非里实,而是因为太阴经气虚,脾气不能通畅运行,所以壅滞而出现胀满。用这个汤来调和脾胃、降逆气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