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辫太阳病脉症并治中篇1-2

辫太阳病脉症并治中篇1-2(1 / 2)

当脉象呈现浮象时,表明病症在表,可用发汗之法,适宜选用麻黄汤。若脉象浮且数,同样可用发汗之法,也适宜用麻黄汤。

【注释】患伤寒病时,脉象若为浮紧,麻黄汤确实是主要方剂。如今脉象为单纯浮象或者浮且数,看似不在发汗的常规适用范围。然而,若观察患者的病症,都属于伤寒无汗的表实证,那么就不妨忽略脉象,依据症状来判断,这种情况下也能够用麻黄汤发汗。此处说“可发汗”,而非明确说“用麻黄汤发汗”,这是在提醒医生要慎重斟酌。

【集注】方有执说:伤寒的脉象原本应当是紧脉,若不是紧脉而是浮脉,说明邪气仍在表,并且有向外发散的趋势。发汗,是为了驱散邪气,使其向外排出;麻黄汤,就是趁着邪气有发散趋势时,助力其向外发散。如果脉象浮且数,这是伤寒病将要传至里的表现,但仍需用麻黄汤发汗,原因是要借助寒邪表现于外的浮脉,消散其数象,防止邪气传至里。

程应旄说:麻黄汤是治疗寒邪损伤营分的主要方剂,但运用时也应当在脉象与症状之间相互仔细考量,不能仅仅局限于脉象紧这一点。脉象浮而不紧,看似不符合发汗的条件,但如果观察症状,完全符合寒邪损伤营分的表证,那么就不妨先不考虑脉象,着重详细查看症状,若患者无汗,就可以发汗,适宜用麻黄汤。若脉象浮且数,表明邪气有向里传变的趋势,此时也可以先不看症状,着重详细查看脉象,若患者无汗,同样可以发汗,也适宜用麻黄汤。将这两种脉象与症状相互参照,如果脉象浮紧且症状符合伤寒的表现,两者都相符,那又何必忌讳使用麻黄汤呢?

刘宏璧说:脉象浮而不紧,怎么能判断是表寒实证呢?必须是患者无汗,才可以采用发汗之法。脉象数,怎么知道邪气还没有传入里呢?因为脉象同时兼浮,所以可以发汗。

对于太阳病,如果外在的表证没有解除,脉象呈现浮弱,应当通过发汗来解表,适宜用桂枝汤。

【注释】所谓太阳病外证未解,意思是太阳病的表证尚未消除。如果脉象是浮紧,那是伤寒导致的表证未解。现在脉象浮弱,则是中风导致的表证未解,所以应当用桂枝汤来发汗以解除表证。

【集注】方有执说:外证未解,就是指头痛、颈项僵硬、怕冷等症状依然存在。浮弱脉,是阳浮而阴弱,这表明只要太阳病还没有发生传变,就仍然应当从解表入手,这是在严肃告诫不可过早使用攻下之法。

程知说:外证没有解除,脉象浮弱,即便病程已经很久,也仍然应当通过发汗来解表。但只能用桂枝汤来解肌,不可误用发汗力量峻猛的方剂。至于不可误用攻下之法,那就更不用说了。

伤寒患者经过发汗治疗后,病症已经解除,大约过了半天左右,又出现烦躁,脉象呈现浮数,此时可以再次发汗,适宜用桂枝汤。

最新小说: 琉璃清梦醉 随军西北,大小姐搬空家产嫁大佬 凤隐朱墙 错意招惹 童生相公别害羞,冲喜娘子超会撩 猫仙事务所 冷帝的小宠妃 弹幕系统,小透明成长为最强女 贵族婚姻[安娜] 穿成洗白恶雌她姐,兽夫争着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