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应旄说:伤寒病寸关尺三部脉象都紧,这与中风病寸脉浮、尺脉弱的缓脉有很大不同。症状与脉象都符合实际情况,然后才能正确地确定病名,说这是太阳伤寒病,而不是中风病所能混淆的。
魏荔彤说:伤寒和中风同样都有浮脉,但中风是浮缓脉,伤寒是浮紧脉。阳邪舒展疏散,所以脉象缓;阴邪劲急,所以脉象紧。同样是在表的浮脉,但一缓一紧,风寒之邪就截然不同了。
患太阳病,出现头痛、发热,身体疼痛、腰痛,骨节疼痛,怕风,无汗并且气喘的症状,应当用麻黄汤主治。
【注释】这一条承接上一条,详细阐述了病症,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法。太阳经脉起始于眼睛内角,向上行至额头,交会于头顶,入颅内联络于脑,再返回出来,别行向下至项部,沿着肩膊内侧,挟着脊柱抵达腰部,下行至足小趾外侧端。寒邪侵入太阳经,营血就会凝滞不畅,寒邪所伤的部位,没有不痛的。营气受病会怕冷,卫气受病会怕风,现在营气受病却提到怕风,这是因为风动就会生寒,怕冷怕风二者其实是相关联的,没有只怕冷不怕风,或者只怕风不怕冷的。所以仲景在论述中风和伤寒的症状时,常常相互提及,由此可知中风和伤寒,不在于怕冷、怕风上区分,而在于症状的轻重程度上辨别。无汗,是因为伤寒属于实邪,致使腠理密闭,即便发热也不会出汗,不像中风属于虚邪,发热时会自汗。阳气被寒邪遏阻,所以上逆导致气喘。用麻黄汤主治,是因为它能解表发汗,驱逐邪气,使正气恢复。
【集注】成无己说:寒邪会伤害营气,头痛、身体疼痛、腰痛,以至于牵连骨节疼痛,这是太阳经的营血运行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