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打开笔记本:“我昨晚做了个初步归因表,列了五个可能:按钮接触不良、线路老化、信号干扰、软件延迟、芯片过热。”
“好。”刘好仃说,“现在咱们一个个试。”
他调出三段视频,都是第一百五十次启停时灯延迟亮起的画面。画面左侧是秒表,右侧是万用表电压曲线。
“看。”他指着屏幕,“每次按按钮,电压都立刻跳上来,说明输入信号正常。按钮没问题。”
小王凑近:“那线路呢?会不会中间有地方松了?”
老黄摇头:“我拆过三次,接头都压死了,没虚焊。”
刘好仃继续放视频,同时调出温度曲线。“再看这个——每次延迟前,模块外壳温度都超过68℃。而且,前两次测试之间,我们让它休息了两小时,第三次我们只歇了四十分钟,结果第三次延迟来得更快。”
“散热恢复不够。”小李说。
“对。”刘好仃圈出几组数据,“它不是一次热懵的,是前一次的热没散完,下一次又来了。热累积,导致芯片降频。”
“所以是芯片扛不住高温?”小王问。
“不一定。”老黄说,“也可能是散热材料导热太差,热量传不出去。”
“那就得查材料。”刘好仃说,“老黄,你手头有没有不同导热系数的垫片?咱们比一比。”
“仓库有几种旧料。”老黄点头,“还能找找报废设备上的散热片。”
“先不换。”刘好仃说,“咱们先确认,是不是只有这一种情况会出问题。”
他把五轮数据重新分组,只挑出“潮湿+低压+连续启停”这一组合的记录。一共三轮,每轮都出现了延迟,且都在第一百五十次左右。
“其他组合呢?”他问小李。
“干燥常压下,两百次全正常;油污单独存在时,也稳定;只有这三种一块来,才出问题。”小李说,“而且,延迟只出现在启停阶段,运行中没断过信号。”
“所以不是运行扛不住,是启动扛不住。”刘好仃说,“它累的时候,最怕被叫醒。”
小王笑了:“跟我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