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没答,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
“咱们现在的问题,分三层。”他边写边说,“第一层,算力浪费——三通道融合重复计算,这我们已经发现了,能改。”
小李点头:“脚本我已经优化了,下次测试只跑侧光增强,省一半算力。”
“第二层,”刘好仃继续写,“特征提取不稳定。同一个缺陷,三次输入,三次反应不一样。这不是算法坏了,是训练不够,它还没‘认熟’。”
老张盯着白板:“所以得补课?”
“对。补专项训练。”刘好仃圈住“边缘微裂”四个字,“咱们得给它开小灶,专练这一类。让它看一百张、两百张,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小李眼睛一亮:“我可以从历史报废库里挑出所有边缘可疑的图,重新标注,做成‘强化训练集’。”
“干。”刘好仃点头,“越模糊越好,越难认越好。咱们不挑软柿子捏。”
“那第三层呢?”老张问。
刘好仃顿了顿,笔尖停在半空。
“第三层,是判定逻辑太单薄。”他写下最后一行,“现在是双轨并行,原始图和增强图都报警才算数。听着保险,可万一哪天两个都‘犯迷糊’,一起漏判呢?”
小李皱眉:“不至于吧?”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刘好仃收起笔,“咱们得给它加个‘保险丝’——比如,引入时间维度。”
“啥意思?”
“同一张图,连续输入三次,两次报警就判定有缺陷。”刘好仃解释,“不靠单次结果,靠多数决。就像投票。”
老张琢磨了一下:“听着是稳了,可效率呢?一张图跑三遍,产线等得起吗?”
“现在不用。”刘好仃说,“这是测试阶段的‘安全锁’。等它自己稳了,再撤。”
小李忽然笑出声:“你这哪是搞AI,是带徒弟。”
“本来就是。”刘好仃也笑了,“机器再聪明,也是人教出来的。教不会,是老师没找对法子。”
老张摇摇头,语气松了:“你们这些新把式,一套一套的。我这老脑筋,听着像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