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赶紧翻出表格:“那我建个推荐台账,谁推荐、谁接洽、进度到哪,全记清楚。”
“你负责。”刘好仃把名单递过去,“老周,你联系三号线老李,让他录段视频,就说说这八天怎么过的,机器没跳,他自己也没被主任骂。”
老周咧嘴:“让他穿工服说?”
“穿啥都行,只要像个人。”刘好仃笑了,“别整那些‘本产品采用先进算法’的台本,就让他唠家常。比如——‘以前半夜总被叫来重启,现在能睡整觉了。’”
小陈边记边念:“所以推广不是讲技术,是讲故事?”
“是讲损失。”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新标题,“谁亏过钱,谁听得懂。”
他转身调出后台数据图:“上回线上广告,点击两万八,咨询二十七。咱们得问问,这二十七个里,有几个是真被‘噪声下降67.3%’吸引来的?”
没人答。
“一个都没有。”他自己接上,“他们点进来,是因为标题写着‘焊机老报警?这个办法让三号线八天没停’。”
老周一拍大腿:“所以标题得改!”
“不只是标题。”刘好仃抽出一份旧宣传单,“全文都得重写。不说‘我们优化了动态阈值’,要说‘少停一次,多赚三千’。”
小陈拿起笔就开始改:“那‘系统稳定性提升90%’改成——‘一个月少停三次,省两千三电费’?”
“再加一句:‘隔壁三号线已经省了两万六。’”老周抢着说。
“对。”刘好仃点头,“让人一看就觉得自己亏了。”
小陈突然抬头:“可外省那边,没人认识三号线啊。”
“那就做‘集团案例包’。”刘好仃打开电脑,调出模板,“把七家试用数据全打进去,做成PDF,不发采购邮箱,发技术主管的私人微信。”
“怎么发?”
“靠熟人。”刘好仃点开通讯录,“老张上周去东莞修设备,认识了个集团技术员,聊得不错。咱们把案例包发他,请他帮忙转给几个分厂的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