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把电脑屏幕往左一推,光标还停在那份《晋升机制运行反馈收集表》上。小周抱着平板从门外探头:“刘工,双周评估的问卷设计好了,要不要现在发?”
“发。”刘好仃点头,“但别群发,先让班组长带回去念给大伙听,填完收上来再录入。”
小周愣了下:“怕有人不会用手机?”
“怕他们不敢写。”刘好仃拉开抽屉,取出一叠空白A5纸,“有些人,一辈子没在厂里说过心里话。你让他打字,手都抖。”
王姐正好进门,手里拎着保温壶:“我刚在茶水间转了一圈,老李头说‘涨工资的事儿还行,升官嘛……咱们这把年纪,不指望了’。”
老张从财务室踱过来,手里捏着刚打印的生产报表:“良率涨了,返工少了,可炉前工段昨天又有三个人没交操作日志。老陈倒是天天交,还附手绘曲线。”
“人跟人不一样。”王姐把保温壶放在桌上,“年轻人想往上走,老的只想安稳退。可你别说,我今早看见赵工在抄《技术档案库》的提交格式——他连写了三遍‘文档名称’那栏。”
刘好仃笑了:“说明光不光照得到,关键是有人开始伸手接了。”
他打开电脑,把原定的季度反馈改成“双周速评”,又加了个匿名栏,只写一行字:“你想说的,哪怕半句也行。”
小周接过文件去安排,王姐则拎着保温壶去了车间。午间茶歇时,她把几张小桌子拼在一起,摆上茶水和饼干,墙上贴了张白纸,标题是:“你说,我记,不点名。”
第一个开口的是小林:“我师父上了墙,我替他高兴。可我也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差一步?”
没人接话。
王姐在本子上画了个天平,左边写“钱”,右边写“名”,中间画了颗星。她轻声问:“你们觉得,贴名字上墙,比多发五百块还重吗?”
角落里传来一声笑:“五百块能买两箱牛奶,上墙能当饭吃?”
“可你媳妇昨天朋友圈发了你站在公告栏前的照片。”有人接嘴,“配文是‘我男人在榜上’。”
哄笑声里,一个老工人慢悠悠说:“我不是图上墙,我是怕——干了一辈子,最后谁也不记得。”
王姐没说话,只把这句话抄在本子最上面。
下午三点,小周把数据汇总过来。近三周,整体生产效率提升8%,交接班记录完整率从76%升到93%,最让人意外的是,技能培训报名人数翻了两倍。
“但有三个人,连续两天没交日志。”小周指着名单,“都是老员工,平时表现中等。”
刘好仃调出档案库记录,三人近一个月都没有技术文档提交。
“不是懒。”他说,“是觉得这事跟他们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