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也笑了,但没接玩笑。他走到窗边,阳光正好照在玻璃幕墙上,反射出一片银亮。远处,几辆物流车正排队进厂,像一群归巢的鸟。
“我昨晚算了个账。”他忽然说,“咱们今年出口的玻璃,铺开能盖满三个足球场。每一块,都有人用手摸过、用眼看过、用心挑过。可我们认识他们吗?知道他们几点开工、几点喝咖啡、习惯用微信还是WhatsApp?”
没人回答。
他知道这问题没标准答案。
但问题本身,已经够了。
中午,食堂。
刘好仃端着餐盘找座位,看见小周和小陈正挤在一张小桌前,对着手机屏幕争论什么。
“不是我说,沙特客户那个定制包装,咱们真得加个防潮层。”小周指着手机里的照片,“他们那边湿度大,运输又长,万一到货发霉,赔的可不止一箱货。”
小陈摇头:“加防潮层成本涨8%,审批流程得重走,不值得。”
“可客户说他们去年就遇到过这问题,还发了照片。”小周放大图片,“你看,边角都起泡了。”
刘好仃走过去,看了眼照片,没说话,只是把自己的饭盒轻轻放在桌上。
“值得。”他终于开口。
两人抬头。
“不是因为成本涨8%,”他夹了口青菜,“是因为客户特意提醒过。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信任咱们,愿意提前说问题。这种信任,比省8%重要。”
小陈张了张嘴,没反驳。
刘好仃笑了笑:“再说了,咱们刚省了18.7%的运营成本,还差这8%?”
饭桌上安静了一瞬,随后小周笑出声:“您这是把省下的钱,全砸客户身上啊。”
“不砸不行。”刘好仃认真道,“咱们卖的不是玻璃,是‘放心’。玻璃碎了能赔,信任碎了,可就拼不回来了。”
下午三点,他回到办公室,桌上多了份文件。
是海外客户满意度调研的初稿,封面写着“内部参考,非正式报告”。
他翻开,一页页看下去。
有夸的:“中国工厂效率惊人。”
有提建议的:“希望能有英文版操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