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刚爬上会议室的百叶窗,像一排小梯子搭在桌角。刘好仃把手机轻轻翻了个面,屏幕暗下去,映出天花板上那盏老式日光灯的轮廓。他没急着说话,而是从包里抽出一张A3纸,抖了抖,铺在桌中央。
纸上是昨晚熬夜画的草图:左边一列写着“德国品牌——古典乐+建筑师讲解”,右边一列是“日本品牌——陶艺联名+极简包装”,中间一条粗线划开,写着四个字:“我们,怎么走?”
小林端着咖啡进来,看见图愣了一下:“这图……像极了我小时候画的‘别人家的孩子’对比表。”
“差不多。”刘好仃笑着把笔递过去,“现在咱不是比成绩,是比谁能活得像自己。”
小张紧跟着进来,手里捏着一份打印的论坛日程表,眼睛亮着:“那个德国CEO的演讲,排在第二天上午十点,主题是‘信任,比流量贵’。”
“好题目。”刘好仃点头,“咱们去听,不为鼓掌,为偷师。”
三人围坐下来,空气里有种微妙的紧绷感——分析完了对手,也看清了自己,可下一步到底怎么迈,谁心里都没百分百的底。
“传播渠道选啥?”小林翻开笔记本,“社交媒体?现在建材圈的短视频,不是工地爆炸就是玻璃自爆,咱要不要也拍个‘防弹玻璃挡子弹’?”
“拍可以,但别演。”刘好仃摇头,“真有客户做过测试视频,咱们拿授权,打上‘真实案例’水印,比自己演靠谱。”
小张插嘴:“可光靠短视频,总觉得像在菜市场吆喝。咱们想走高端,是不是得上点‘贵气’的平台?比如行业杂志、国际展会?”
“两个都上。”刘好仃在纸上画了个双箭头,“线上靠内容立人设——‘靠谱老头在线修系统’这种;线下靠展会刷存在感。咱们的技术奖项不是摆设,展板做得大气点,灯打亮点,让人路过都想拍照。”
小林皱眉:“预算呢?上次财务说全年品牌费用就两百万,还不够人家一场活动的零头。”
“咱们不烧钱,咱们‘省着亮’。”刘好仃笑,“比如展会,不租最大展位,但设计要让人记住。我昨晚想到个点——把咱们那块拿了国际奖的防爆玻璃,做成展台主墙,背面打灯,正面刻客户名字。每来一个客户,扫码就能看到这块玻璃去过哪些地标项目。”
小张眼睛一亮:“这不就是‘荣誉墙’升级版?还能收集潜在客户数据!”
“对。”刘好仃在本子上记下,“互动比展示重要。咱们不光让人看,还得让人参与。”
讨论渐入佳境,但分歧也随之而来。
“我觉得社交媒体得重点投。”小林坚持,“现在海外设计师都用Instagram和Pinterest,咱们的产品图拍得专业点,标签打准,自然流量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