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那家,官网上所有产品视频,背景音乐都是古典乐。”小张指着屏幕,“而且是冷门作曲家,查了下,版权费不便宜。”
“这不是烧钱,是筛人。”刘好仃点头,“听巴赫的客户,和听抖音神曲的客户,想要的东西不一样。他们在用音乐挑客户。”
小林翻着一份市场分析报告,语气有点发虚:“他们去年在北美做了十二场线下体验展,每场都请建筑师现场讲解。平均成本八十万一场……咱们厂全年品牌预算才两百万。”
空气静了两秒。
小张低头抠笔帽:“那咱们是不是……一开始就想多了?人家是开着航母打仗,咱们连舢板都没造好。”
刘好仃没说话,起身走到窗边。厂区里,一辆运输车正缓缓驶过,车顶的反光条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像在打摩斯密码。他看了会儿,转身从包里掏出一本皱巴巴的笔记本,翻开一页,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过去三年海外客户的反馈。
“你们知道最贵的玻璃卖啥?”他轻轻敲了敲本子,“不是成分,不是厚度,是‘信任’。德国那家为什么敢卖高价?因为他们五十年没出过一起重大质量事故。客户买的时候,心里是踏实的。”
小林小声问:“那我们呢?客户觉得我们……便宜?”
“现在是。”刘好仃坦然点头,“但便宜不是原罪,怕的是只靠便宜活着。咱们得让人知道,便宜的背后,是技术,是稳定,是半夜三点还能修好系统的老头。”
小张笑了:“您这人设挺稳。”
“人设不是我。”刘好仃摇头,“是我们厂。客户下单时,脑子里想的不该是‘这家便宜’,而是‘这家靠谱’。”
讨论继续深入,但数据的短板很快暴露出来。
小林发现,几家头部品牌的本地化策略资料严重缺失。“法国官网全是法语,谷歌翻译翻出来像诗,还押韵。”他苦着脸,“关键信息全在经销商手册里,咱们拿不到。”
小张也卡住了:“美国那边的客户评价,很多在专业建材论坛,要会员才能看全文。我注册了三个号,全被封了——系统说我是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