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六点,他拎着两杯珍珠奶茶走进技术间。小张正盯着三块并排的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又卡了?”刘好仃把奶茶放下。
“不是卡,是怕。”小张苦笑,“刚试了新数据路由,结果老PLC一传温度数据,新模块直接‘吓’死机。两个系统语言不通,见了面跟见了鬼似的。”
刘好仃吸了口奶茶,珍珠嚼得嘎嘣响。“那就不让它们见面。”
“啊?”
“中间加个‘翻译官’。”他掏出笔,在便签上画了个中转层,“老系统传数据,先到这儿,格式标准化,再分发给新模块。各过各的桥,各走各的道。”
小张眼睛一亮:“中间件?”
“不叫中间件,叫‘和事佬’。”刘好仃笑,“脾气要好,不惹事,还得能扛事。”
当晚的攻坚会上,方案正式定下:搭建轻量级数据中台,作为新旧系统的缓冲带;核心数据库迁移至分布式架构,提升并发处理能力;所有新增模块必须通过“插件化”接入,确保未来可扩展。
“说白了,”刘好仃总结,“咱们不要‘一锅炖’,要‘自助餐’。谁想加菜,扫码付款,自己夹。”
笑声中,小林忽然问:“那培训呢?王师傅他们刚学会点‘交通灯’,又要换界面?”
“所以升级得分段。”刘好仃早有准备,“第一阶段只动后台,前端操作不变。等系统稳了,再逐步推出新界面,配套培训也跟上。”
“您是想让人不知不觉就变聪明?”
“对。”他眨眨眼,“最好的升级,是让用户感觉不到你在升级。”
接下来一周,技术间成了24小时作战室。刘好仃每天雷打不动出现在早班、中班、夜班,手里永远拎着点吃的——包子、三明治、饭团,连微波炉都快被他包场了。
某天凌晨三点,小张终于搞定数据中台的第一版路由逻辑。测试启动,老PLC的数据流缓缓注入,经过中转层自动转换,顺利送达AI质检模块。
屏幕上的曲线平稳上升,没有卡顿,没有报错。
“通了!”小张一拳砸在桌上,惊得隔壁打盹的小王差点从椅子上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