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么判断节奏?”阿芳问。
“靠时间点。”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一条横线,“比如墨西哥那个展会是在什么时候,东南亚那篇报告又是在什么时候发布,客户邮件里提到设计感又是哪天……把这些点标上去,你就能看出市场变化的节奏。”
“听起来像是在画心跳图。”小李说。
“对。”刘好仃笑,“市场也有心跳,我们要做的,就是听它跳动的节奏。”
阿芳在文档里又新建了一个子文件夹,标题写着:“节奏图(草案)”。
她把墨西哥展会的时间点标上去,又把东南亚那篇报告的发布时间也放了进去。
“刘哥,”她忽然抬头,“那这个节奏图,是不是能帮我们预测市场变化?”
“不是预测。”刘好仃摇头,“是判断。市场不会告诉我们它要变,但它会留下信号。我们要做的,是捕捉这些信号,看看它变没变。”
小李若有所思:“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等市场变了才反应,而是提前知道它可能要变。”
“聪明。”刘好仃拍拍他的肩膀,“这就是我们这套观察体系的核心。”
阿芳一边整理文档,一边轻声说:“那这个数据库,是不是该有个正式的名字?”
“当然。”刘好仃说,“它得有个名字,才能有灵魂。”
“叫什么?”小李问。
“叫‘趋势观察数据库’。”阿芳抢先说。
“听起来有点正式。”小李嘟囔。
“正式才靠谱。”阿芳说,“我们要做的是科学制定洞察方案,不是随便看看新闻。”
刘好仃笑了笑:“名字可以再改,但内容得先搭起来。”
他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三个模块:
关键词分类
双线比对
节奏图
然后在最上面,写下标题:
趋势观察数据库(草案)
阿芳看着白板,心里突然有种踏实的感觉。就像昨天她收到那封客户邮件,说“你们的回应让我们知道,我们不是被忽略的”一样,这一刻,她觉得他们不是在瞎忙,而是在做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