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句子有点鸡汤。”小李笑着调侃。
“鸡汤也有营养。”刘好仃喝了口茶,“客户要的,不是我们多厉害,而是他们觉得被看见。”
第二天的晨会上,刘好仃站在投影仪前,手里拿着一支激光笔,屏幕上是昨晚刚整理好的数据图表。
“大家辛苦了。”他开门见山,“这两周,我们做了三件事:建立反馈机制、优化服务流程、启动满意度调查。现在,数据来了。”
他轻轻一点,屏幕上跳出一张柱状图。
“满意度评分平均提升12%,复购意愿提升18%。”他说,“这不是奇迹,是我们开始认真听客户说话的结果。”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
“我知道你们有些人还在怀疑,觉得这数据可能不准。”刘好仃扫视一圈,“但我想说,客户不是被我们感动,是被我们改变。”
“改变?”小李低声问。
“对。”刘好仃点头,“他们看到我们愿意调整,愿意理解,愿意行动。这才是他们愿意回头的原因。”
“刘哥,那我们下一步怎么办?”阿芳问。
“继续深化。”刘好仃语气坚定,“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跟着客户变。”
他顿了顿,突然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最满意的客户,都是我们花最多时间沟通的?”
这句话像一颗小石子,丢进了会议室的湖面。
“客户不是要我们完美。”刘好仃继续说,“是要我们愿意靠近他们。”
阿芳低头在笔记本上又写下一行字:“客户忠诚,始于被理解。”
晨会结束时,阳光刚好从窗户斜照进来,照在会议室的白板上,上面还留着昨天写下的“收集→分类→响应”。
“机制不是死的。”刘好仃走出会议室,回头看了眼那块白板,“是活的,得让它适应客户,不是让客户适应机制。”
他转身走向自己的办公桌,桌上还摆着那张满意度调查汇总表,纸边有些微微卷起。
他伸手抚平纸角,目光落在表格上一个南美客户的评分栏。
满分。
他嘴角轻轻扬起,像是玻璃在阳光下反射出的一道光。
窗外的玻璃厂依旧忙碌,生产线轰鸣,但这一刻,他们心里的节奏,已经悄然变了。
阿芳的电脑屏幕一闪,一封新邮件跳了出来。
“刘哥,东南亚客户又回信了。”
她点开邮件,轻轻念出那句话:
“你们的回应让我们知道,我们不是被忽略的。”
她顿了顿,把这句话加在了文档的最前面,还画了个星号。
就像给这句话加了个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