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叹了口气,“听起来好难。”
“难是难,但有方法。”刘好仃笑了笑,“我们不是要一次看穿未来,而是要持续观察,慢慢积累。就像种菜,不能指望今天种下去,明天就收成。得浇水、施肥、除虫,一点点来。”
阿芳点头,“那我们先把这些数据整理出来,再用工具分析。”
“对。”刘好仃说,“技术部那边已经安排了数据分析工具的培训,一会儿就来人。”
正说着,门被推开,技术部的小李抱着电脑走了进来,“刘哥,我来给你们培训数据分析工具。”
“太好了。”刘好仃拍了拍手,“来,先给我们讲讲,怎么把数据‘煮’熟。”
小李打开电脑,投影到白板上,“这个工具叫‘趋势洞察者’,可以自动分类数据、生成图表、分析趋势。”
“听起来像魔法。”小张嘀咕。
“不是魔法,是逻辑。”小李说,“比如,你们输入‘环保’这个词,系统会自动抓取所有相关留言,再结合订单数据,生成趋势图。”
“那我们试试。”刘好仃说,“输入‘节能玻璃’。”
系统开始运行,屏幕上跳出一张图表,显示过去一年“节能玻璃”的搜索量、留言频次、订单数量。
“看。”小李指着曲线,“搜索量和留言频次都在上升,订单量也跟着涨。这说明,这三个信号源是一致的,趋势成立。”
“那如果数据不一致呢?”阿芳问。
“那就说明有干扰。”小李说,“比如,留言多了,订单没涨,可能是客户只是在问,还没决定买。”
“明白了。”刘好仃点头,“我们要找的是‘一致性’,不是‘单点信号’。”
培训持续了两个小时,团队成员一边操作一边提问,气氛专注而轻松。
“原来数据还能这样玩。”小张感叹。
“数据就像人。”刘好仃笑着说,“你得了解它,才能读懂它。”
培训结束,小李收拾电脑准备离开,“如果你们遇到操作问题,随时找我。”
“谢谢。”刘好仃拍拍他肩膀,“下次我们用新算法试试。”
“新算法?”小李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