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没有继续讲,而是把资料分发下去。
“每人一份,都是你们身边发生过的事。”他说,“看完之后,咱们聊聊。”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没人说话,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
偶尔有人发出一声轻叹,或低声念叨一句:“哎哟,这事儿我也干过。”
等大家都看完了,刘好仃才开口:“有没有人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没人举手。
“那就我来提个问题。”他说,“如果现在让你再做一次选择,你会怎么做?”
还是没人应声。
“没关系。”刘好仃笑了笑,“我知道你们心里都明白该怎么做,只是有时候,习惯比道理更顽固。”
他顿了顿,接着说:“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改变制度,而是改变习惯。”
“怎么改?”终于有人开口。
“很简单。”刘好仃拿起一张纸,“每天上班前五分钟,读一遍‘环保提醒’;每次操作前,问自己一句‘这样做合规吗’;遇到问题时,别急着动手,先确认流程。”
“听起来挺简单。”那人点点头,“可真能坚持吗?”
“能不能坚持,不是我说了算。”刘好仃看着他,“是你说了算。”
说完,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字:
真正的改变,不是知道,而是做到。
几天后,培训进入第二轮。
这次不再是单纯讲故事,而是加入了一个新环节:模拟事故复盘。
刘好仃请了几位曾经参与过事故处理的老工人,让他们还原当时的场景,其他人则分成小组讨论应对方案。
一开始还有人笑:“这也太假了吧?”
“假不假不重要。”刘好仃说,“重要的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万一这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处理。”
于是,大家开始认真起来。
有人提出疑问:“要是当时没人发现怎么办?”
“那就是责任不明。”刘好仃立刻接话,“所以我们得建立一套追踪机制,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
“那万一责任人不在呢?”
“那就必须有人顶上。”刘好仃回答,“环保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所有人的事。”
这句话说完,现场安静了一会儿。
然后,有人说:“我以前总觉得环保就是上面的事,跟我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