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坐在办公室里,手里拿着一杯刚泡好的枸杞菊花茶。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桌面上,把那份《知识资源盘点行动方案》照得格外显眼。
他抿了口茶,苦中带甜,像极了眼下这事儿——看着是件小事,做起来才知道有多难。
“组长!”小林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一摞资料,脸上带着点兴奋,“我昨晚整理了一下,发现咱们班组对气泡问题的处理方法,居然有六种!”
“六种?”刘好仃挑眉,“你确定不是重复的?”
“我都比对过了。”小林坐下来,翻出一张表格,“你看,二车间是先调压后降温,三车间是先降温再调压,四车间更绝,直接换模具。”
刘好仃看着那张表格,眉头越皱越紧,“这不叫经验多样,这是流程混乱。”
“我也觉得有问题。”小林点头,“而且我发现一个问题,这些方法都没写进任何正式文档,全是老师傅们口传心授的。”
“难怪新员工老出错。”刘好仃叹了口气,“他们连标准流程都找不到。”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几个班组长陆续走进会议室。王师傅还是靠墙站着,手里拎着那个用了十年的保温杯;老张则一边走一边翻报纸,但这次报纸上夹着几张便签纸,看得出来是临时记下的东西。
“开会吧。”刘好仃端起杯子,走进会议室。
会议一开始,气氛还有点轻松。大家聊着最近的工作进展,偶尔还开两句玩笑。直到刘好仃把投影仪打开,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图——是一张工艺流程对比表,上面列出了五个班组对同一道工序的操作步骤。
“你们看看。”刘好仃指着屏幕,“同样是玻璃退火后的冷却操作,五个班组的做法都不一样。”
“这不是挺正常的吗?”王师傅喝了一口茶,“每个人习惯不一样。”
“可问题是,谁也不知道哪种方式最好。”刘好仃说,“万一哪天哪个老师傅请假了,谁能接上他的活?”
会议室里沉默了几秒。
“其实……”王师傅放下杯子,语气忽然缓了下来,“我那套调压手法,是我师父教的。他走了以后,就没人系统地整理过。”
“这就是我要说的问题。”刘好仃点头,“我们不能让经验只停留在口头上。现在团队协作效率提升了,可要是经验没沉淀,迟早还会出问题。”
“那你说怎么办?”二车间班长问。
“第一步,就是先把现有的知识资源摸清楚。”刘好仃翻开手里的文件,“所以我决定启动一个‘知识资源盘点行动’。”
“啥意思?”小李问。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得搞清楚:我们现在到底有哪些经验、哪些做法、哪些人掌握着关键技能。”刘好仃说,“然后才能谈怎么共享、怎么传承。”
“听上去有点麻烦。”老张皱眉。
“确实不简单。”刘好仃笑了笑,“但总得有人开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