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车间门口,手里捏着一份刚整理好的《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建议书》。阳光从铁皮屋顶的缝隙里漏下来,在他脚边投下斑驳的影子。
他低头看了眼表,快到早会时间了。
“组长!”小林从后面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块写满字的便签纸,“可视化墙的数据更新好了,我还顺手做了个‘故障处理方法对照表’。”
“你小子动作挺快啊。”刘好仃接过那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几个班组对玻璃气泡、裂纹等问题的应对方式,有些还画了简单的流程图。
“我昨晚睡不着,就翻了翻之前的会议记录和日报。”小林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不过我发现一个问题,同样的问题,不同班组的处理方式居然不太一样。”
“嗯。”刘好仃点点头,“这就是我想说的事。”
早会照常进行,各班组长陆续到场,站的位置也跟往常差不多。王师傅还是靠着墙角,老张在看报纸,只是这次他们的眼神多了几分专注。
刘好仃清了清嗓子,把投影仪打开,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图表——是最近三个月报废玻璃的处理报告。
图表上,几个班组对同一类气泡问题的描述方式完全不同,甚至操作步骤也有细微差别。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这不是技术问题。”刘好仃指着屏幕,“这是经验没沉淀的问题。”
“什么意思?”王师傅皱眉。
“意思是,我们不能只靠记忆做事。”刘好仃顿了顿,“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些问题明明之前已经解决过,但换个班组又得重新摸索?”
“确实有这种情况。”二车间班长点头,“有时候问一圈才知道,隔壁组早就总结出办法了。”
“这说明什么?”刘好仃扫视全场,“说明我们的经验没有系统整理,也没有共享机制。”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们刚刚建立起协作机制,大家也开始主动参与改进。现在,我们要往前再走一步。”
“哪一步?”小李问。
“建立一个知识管理系统。”刘好仃说,“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搞形式主义,是为了让每个人的经验都能被看见、被使用、被传承。”
会议室里一阵沉默。
“听上去……有点抽象。”王师傅喝了口保温杯里的茶,“具体要怎么做?”
“先从最简单的事做起。”刘好仃笑了笑,“比如,谁做得好,就由谁来讲。不需要写长篇大论,可以录视频、语音,或者像小林这样,做个对照表就行。”
“那谁来牵头?”小林问。
“你。”刘好仃看着他,“你愿意试试吗?”
小林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行!我先从常见故障入手,先把几个典型问题的处理方法整理出来。”
“很好。”刘好仃满意地点点头,“第一步,就是让大家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第二步,才是怎么去做。”
散会后,刘好仃回到办公室,坐在桌前翻看那份建议书。
他在第一页写下一句话:
“成长越快,越需要知识沉淀。”
然后他拿起笔,在“试点方案”那一栏开始补充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