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玻璃幕墙前,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问卷,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阳光从对面写字楼折射过来,在纸面上晃出一圈圈光斑,像是在嘲笑这份反馈内容有多扎眼。
“刘哥,电子数据已经整理完了。”小王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来,声音里带着点兴奋,“关键词排前三的是‘产品细节不清晰’、‘互动体验少’、‘价格敏感’。”
“嗯。”刘好仃没回头,目光还钉在那张纸上,“纸质的也差不多,有个家长投诉说孩子被玻璃边角划伤了。”
“啊?”小王愣住,“这么严重?”
“你看这字迹,写得飞起。”他把问卷递过去,“虽然没署名,但情绪很强烈。”
小王接过一看,果然,每一笔都像在泄愤似的,力道深浅不匀:“要不要联系客服部门?”
“先别急。”刘好仃摆摆手,“我们先把所有问题梳理清楚,再决定怎么处理。”
会议室里很快热闹起来,桌上的资料堆成了一座座小山,每个人面前都有几摞不同颜色的便签纸,红的代表问题,黄的标建议,绿的是表扬——这是上一章就定下的规矩,延续至今。
“我这边初步归类了三类:产品、流程、服务。”刘好仃拿起激光笔,指向投影幕布,“现在我们要做的,是选出最要紧的三个问题,优先解决。”
“我觉得包装设计挺重要的。”小王举手,“客户都说宣传物料太花哨,根本记不住重点。”
“我也觉得活动节奏太快了。”小李点头,“很多人反映讲解不够深入,听完还是不清楚我们产品的核心优势。”
“还有价格。”老李慢悠悠开口,“几个老客户都提到了,不是一次两次,是反复出现。”
刘好仃听着,一边在白板上记录关键词,一边默默观察每个人的发言倾向。他不动声色地记下了小王连续两次提到“宣传优化”。
“这样吧。”他放下笔,“咱们来个加权投票,谁支持哪个问题优先处理,就投一票。然后根据客户反馈频率加权计算,确保不是谁嗓门大谁说了算。”
大家纷纷点头,开始投票。
结果出来后,不出所料,“产品质量”以绝对优势排第一,紧随其后的是“服务流程”,最后是“宣传内容”。
“看来大家都明白,产品才是根本。”刘好仃环视一圈,“接下来,我们得制定具体措施。”
“我负责回访客户。”小张主动请缨,“特别是那些提了意见的,得让他们知道我们在认真听。”
“我来整理产品细节调整建议。”老李翻着手里的笔记,“比如那个玻璃边缘的问题,确实需要改进工艺。”
“那宣传方面呢?”小王问。
“你来牵头。”刘好仃看着他,“但这次不能只改形式,要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讲清楚我们的价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