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把四十七份创意提案摊在会议桌上,像摊开了一桌麻将牌。他站在桌边,一手扶着椅背,一手摸着下巴,眉头微皱。
“这可比选厂庆节目还难。”小赵一边翻看表格一边嘀咕,“有些提的啥啊,‘玻璃能飞天’、‘玻璃会唱歌’……咱这不是科幻片场。”
“别急着下结论。”刘好仃笑了笑,“咱们得先分类整理,再一步步筛。”
他招呼几个骨干员工围坐一圈,每人分了几张表:“大家按三个标准来打分:有没有新意、能不能做、花了多少钱。分数加起来高的,优先考虑。”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纸页翻动和铅笔划线的声音。
老陈翻到一张字迹潦草的提案,念道:“‘玻璃光影艺术展’,嗯?听起来有点意思。”
“光影?”小林抬头,“是不是那种用灯光打在玻璃上制造视觉效果的展览?”
“对,就是这个意思。”老陈点点头,“不过这建议是写在淘汰区背面的,估计提交人自己都拿不准。”
刘好仃接过那张纸,仔细看了看,轻轻点了点头:“这想法其实不错,关键是怎么落地。”
他们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终于从二十三个有效提案中挑出了五个最具潜力的方案。
到了下午,会议室墙上贴满了便利贴,白板上画满了箭头和圈圈。团队成员围在一起,开始集中讨论最终方向。
“我觉得‘工厂开放日’最实在。”小赵说,“客户能看到生产流程,也能增强信任感。”
“但太传统了。”小林摇头,“现在谁没去过工厂参观?我们得有点新意。”
“那‘玻璃DIY体验营’呢?”老陈插话,“让客户亲手做点东西带回去,互动性强。”
“成本太高。”刘好仃摆手,“设备、材料、指导人员,哪一样都不便宜。”
“那就折中一下。”小赵眼睛一亮,“我们可以搞个‘玻璃艺术展’,结合光影展示产品特性,再加上开放参观和互动环节。”
“嗯……”刘好仃沉吟片刻,“这样既能体现我们的产品品质,又有观赏性和参与感。”
他走到白板前,写下一行大字:
绿色生活·透明未来
“主题定了。”他说,“环保、透明、阳光、品质,这些关键词都能融进去。”
“要不要线上直播?”小林问,“现在不是流行这种形式吗?”
“可以考虑。”刘好仃点头,“但不能喧宾夺主,重点还是线下体验。”
一场关于活动形式的头脑风暴持续到傍晚才结束。大家各自带着任务离开会议室,留下满墙的便签和白板上的流程图。
刘好仃坐在空荡荡的会议室里,看着那些歪歪扭扭的线条,心里却踏实了不少。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召集预算重审会。
“这次活动总共能动用的资金不超过三万。”财务小李开门见山,“所以必须精打细算。”
“那舞台搭建怎么办?”小赵问,“场地布置可是重点。”
“我有个主意。”刘好仃翻开笔记本,“我们可以利用厂区现有的结构,比如展厅和车间通道,减少额外搭建。”
“宣传方面呢?”小林追问,“总得有人知道这事吧。”
“公众号推文、朋友圈转发、合作客户邀请函。”刘好仃一一列举,“都是零成本或低成本的方式。”
“那客户礼品呢?”小赵不甘心地问。
“定制纪念品可以换成现场制作的小物件。”刘好仃笑了笑,“比如用碎玻璃拼成的书签,成本低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