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哥,这样合适吗?”李娟有些担心。
“有什么不合适的?吃饭的地方,也是生活的中心。”刘好仃一边检查流程,一边笑着说,“文化本来就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
表彰会开始前几分钟,王师傅还在厨房后门抽烟,手里捏着一张纸条,上面是他女儿写的:“爸,我在学校得了奖,你也加油哦。”
他抬头看见刘好仃走过来,赶紧把纸条塞进口袋。
“紧张?”刘好仃问他。
“有点。”王师傅挠头,“我以为这种事轮不到我。”
“怎么轮不到?”刘好仃拍拍他肩膀,“你帮过那么多人,大家都知道。”
表彰会正式开始,刘好仃作为主持人,先简单介绍了文化激励的意义,然后请每位获奖员工上台领奖。每念一个名字,下面就有一阵掌声,气氛越来越热烈。
轮到王师傅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等刘好仃又喊了一遍,他才缓过神来,慢吞吞走上台。
接过证书和奖金那一刻,他眼眶红了,声音有些哽咽:“我以为没人记得我帮过人……”
刘好仃看着他,心里也有些触动。他轻轻拍了拍王师傅的手臂:“我们记得。”
台下的掌声比刚才更响了,连门口站着的几个员工都跟着鼓掌。
表彰结束后,刘好仃让摄影人员把现场照片洗出来,打算挂在公告栏里。李娟负责整理资料,发现角落里有一张匿名表扬纸条,上面写着:
“二车间设备故障那天,赵师傅主动留下来帮忙抢修,没提加班费,也没抱怨。”
她拿给刘好仃看:“这个要不要算进去?”
刘好仃点点头:“当然要。文化不是靠一个人撑起来的,是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
傍晚,厂区的路灯亮了起来,风里飘着油炸食品的香味。刘好仃走出食堂,抬头看了看天,星星不多,月亮倒是圆的,像一面干净的镜子。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老照片,忽然想起王师傅说的那句话:“玻璃是死的,人是活的。”
他笑了笑,心想,或许文化就是这样,不是靠墙上的标语,而是靠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去传递、去照亮彼此。
“明天继续。”他轻声说,转身朝办公室走去。
而身后,食堂门口的横幅被风吹得哗啦作响,像一场刚刚结束的掌声,久久不肯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