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未散,赵铁柱扛着自制的游标卡尺走进速生杨林。三个月前扦插的幼苗已长成碗口粗的树干,叶片在晨风中沙沙作响。张兴国老师傅握着刻刀在树皮上轻轻一划,露出的木质纹理让他瞳孔微缩:"柱子,这木材的密度赶上十年生的老木了!"
三顺子抱着新设计的《大闹天宫》图纸跑来:"俺想用速生杨做筋斗云的镂空雕刻!"他掀开油布,半成品上的祥云纹路在晨光中流转,却见张兴国老师傅突然皱眉:"速生杨纤维疏松,这么雕容易崩裂。"
十点整,仓库里的土制高频干燥箱发出嗡鸣。赵铁柱盯着电流表,三顺子在一旁调试着新制的齿轮传动装置。张兴国老师傅举着放大镜观察木材截面:"温度再降五度,让木纤维自然收缩。"
"可是老师傅,这样会延长干燥时间啊!"三顺子急得直跺脚。老人突然从工具箱底层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泛黄的《故宫修缮日志》:"六二年修养心殿,我师傅用阴干三年的楠木..."他突然提高音量,"记住!好匠人造物,要顺应天时。"
正午,赵铁柱蹲在晒谷场研究新到的香港订单。王虎子扛着两捆速生杨木撞开门:"柱子哥!裕华行的新订单要立体拼图木雕!"话音未落,二狗子举着电报冲进来:"省外贸局要《八仙过海》参加国际博览会!"
仓库里炸开了锅。三顺子抓着拼图设计稿发愁:"速生杨太脆,榫卯结构容易断。"赵铁柱突然想起前世玩过的鲁班锁,在地上画起了结构图:"咱们把传统榫卯改成弹簧卡扣,用竹片做弹性元件!"
张兴国老师傅看着草图若有所思:"这样既保留东方韵味,又解决材料缺陷..."他忽然指向窗外,"看那棵歪脖子树——"顺着老人的目光望去,一棵泡桐在岩缝中扭曲生长,树皮上的疤痕竟天然形成了龙鳞状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