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你无需时刻相随,汉中府事务繁多,你自去忙碌,只记得早日筹备,征服西域之事便好,我们盼你佳音!”
“至于我与你大哥,有锦衣卫在侧,你无需多虑。”
朱元璋摆手示意。
他岂会让朱松日后只围着自己打转,西域还待征服呢!
“袁管家,自明日起,父皇行程由你妥善安排,务必周到。”
朱松唤来袁管家,正言吩咐。
他虽不常伴父皇左右,但总有人需侍奉周全。
“父皇,王府产业多由袁管家打理,纺织厂则由母妃与锦儿姑娘负责,若有兴趣,可让他们安排参观。”
朱松向朱元璋介绍袁管家。
“如此甚好,有事便找你王府管家,你去忙吧。”
朱元璋对这般安排颇为满意。
朱松离去后,朱元璋与朱标在院中闲聊。
“父皇今日怎不提教材之事?”
朱标好奇问道。
“我不提,儿子难道不懂献礼?老九不是已问起皇卫学院开学之时?”
“到时候自有答案,不必急躁。”
朱元璋笑而摆手,心中明镜般清楚。
“原来如此!”
朱标闻言,恍然领悟。
数日里,朱元璋常携朱标游逛汉中府。
朝廷大事,多由锦衣卫递送奏折至他处批阅,较之于应天府时每日早朝、事无巨细,此际轻松许多。
六部能自理之事,皆拟章程执行,最终汇总报告呈于朱元璋。
此举之下,朝廷运作效率竟有所提升。
在朱元璋与朱标皆离应天府之时,百官之日常权限得以增强,寻常事务皆可自主决断。
然而,此亦伴有风险。
若决策失当,工作报告无法令朱元璋满意,待其归来,必将一一问责。
故虽权力增大,无人敢轻视或滥用。
一旦有误,轻则前程受损,重则性命难保。
三日间,朱元璋携朱标于汉中府体验近乎退休之生活,父子皆感惬意。
汉中府乐趣颇多,远胜于应天府。
朱元璋甚至思忖,日后是否可于此养老。
至于朱标之状况,亦令他忧虑。
若实在不行,让朱标长住汉中府,似乎亦为上策,至少余生可过得舒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