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屠夫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会如何应对呢?老师接着带领着你们继续往下学习;‘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文的这句话理解起来有些复杂,这段就由老师亲自给你们做一下翻译。”
“文中这一段的翻译是‘屠户害怕了,把(一块)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来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语文课老师讲解得十分细致,他不仅解释了每个字的意思,还引导学生们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屠夫的处境。他强调,屠夫在面对困境时的恐惧和无奈,以及他试图用骨头来分散狼的注意力的做法,都体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智慧。
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老师的讲解,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完全沉浸在老师所描述的那个紧张刺激的情境中;他们的眼睛闪烁着好奇和兴奋的光芒,仿佛自己也成为了故事中的一员。
随着语文课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学生们的心跳加速,仿佛能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紧张和焦虑。他们不禁开始深入思考,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想象成那个身处困境的屠夫,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可能的应对策略。他们会如何巧妙地化解危机?又会如何在险象环生的情况下保护自己和家人?这些疑问在他们的脑海中盘旋,激发了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和思考。
语文课老师看着学生们专注的神情,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在这句原文中,‘受其敌’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遭受它们的攻击;‘苫蔽’这个词的意思是覆盖,遮盖。”
“那这句‘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的翻译哪位学生来试着翻译一下?”
这时,权三金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他凭借着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思考,自信地站起来回答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屠户处境非常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他往田野里看,发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