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座棱堡规模宏大,四条翼展如同巨人的臂膀;
长度达到一百丈,宽度为三十丈,高至斜顶处足有五十丈,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傲然挺立在天地之间。
正面城墙长六十丈,在翼展四十丈处,直径正好八十丈,整体造型规整而稳固,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感觉。
堡内分为三层,每一层都有着独特的功能与设计。
第一层高达五丈,为轨车预留了宽敞的洞口,宽达三丈,高达五丈;
洞口上方设有悬闸,可在需要时轻松关闭通道,确保轨道的安全与畅通。
第二层高十五丈,是居住与储存物资的重要区域。
第三层高十丈,主要用于了望与防御,站在这一层,周围的一切动静尽收眼底。
中央处设有天井,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棱堡的中心。
天井不仅可以用来蓄水,满足日常的用水需求,还能在紧急情况下作为防御的补充手段。
第一层的轨道预留洞口,为轨车的进出提供了便利,使得物资运输更加高效快捷。
这座棱堡的容纳能力十分惊人,最少可以居住一万人,最多可容纳三万人。
四条翼展上合理分配兵员,大约需要三百人驻守。
连珠铳配备一千二百具,火炮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可在一百门到三百门之间调整,如此强大的火力配置,足以应对各种规模的敌军进攻。
排盾的设计也十分巧妙,采用防腐木制作,正背两面为宽幅,左右侧面为窄幅,均可实现折叠放倒。
平时,排盾整齐地放置在专门的沟槽内,不占用过多空间;
战时,只需使用轱辘拉起来,排盾便能迅速支撑起来,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有效抵御敌军的远程火炮攻击。
棱堡每层都设有排水管,确保雨水和生活污水能够及时排出。
内部居住区更是考虑周到,设有专门的排污管线,这些管线通往屯肥料处理池,实现了废弃物的有效处理;
既保持了居住环境的整洁卫生,又能将肥料资源合理利用。
经过众人的仔细检查与评估,总体来说,这座棱堡还没有发现需要做出改变的地方。
然而,大家也明白,只有人真正居住进去,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发现一些潜在的不足之处。
于是,安排人员入住棱堡的事宜被提上了日程,一场新的考验即将来临,而这座棱堡也将成为守护大明边疆的重要力量。
这座刚刚落成的棱堡,以其独特的构造和强大的功能令人瞩目。
虽然没有专门设置了望塔,但在每条翼展长臂的尽头巧妙地设有窗口,里面安置着了望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