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只防守。”他说,“要预判他们的动作,把棋下在前面。”
团队开始各抒己见。有人认为星启科技会借力打力,利用社交平台煽动用户质疑隐私问题;也有人推测他们会暗中联系媒体,放出“内部泄密”消息。争论一度激烈,直到洛倾颜轻轻敲了敲桌面。
“大家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她声音不重,却让所有人安静下来,“他们知道我们下一步要做什么——‘动态共情响应’。”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所以他们的目标,不是干扰,是替代。他们想在我们发布前,抢先推出一个‘看起来更成熟’的版本。”
顾逸尘点头:“那就反过来想。他们怕什么?怕我们抢先,怕我们技术更稳,怕用户认准品牌。”
“所以预案一,”洛倾颜接过话,“加快‘EmoLink’原型机测试,两周内完成封闭内测。我们不等完美,只要够稳,就能抢发。”
“预案二,”顾逸尘补充,“法务立刻启动全球专利预审,所有相关技术点,能注册的全注册,不留空白。”
“预案三,”洛倾颜看向市场负责人,“联系几家长期合作的科技媒体,安排深度专访。不是发通稿,是让他们提前了解我们的理念——从‘听见’到‘回应’,不是噱头,是进化。”
会议室的气氛渐渐从紧张转向有序。每个人都在纸上记录,有人已经开始列执行清单。
就在这时,研发主管皱眉开口:“加快测试没问题,但‘EmoLink’的神经反馈模块还有延迟,用户长时间佩戴会出现轻微眩晕感。这个技术瓶颈不解决,提前发布风险太大。”
顾逸尘眉头微蹙。
洛倾颜却没急。她取出钢笔,在笔记本上轻轻划了两道线,像是在梳理思路。笔尖落纸的瞬间,水晶泛起一层柔光,不是预警,而是一种熟悉的、温暖的共鸣。
她忽然抬头:“我记得公司顾问团里,有一位脑机接口领域的专家,去年还跟我们讨论过‘神经信号降噪’的课题。”
“陈教授?”研发主管一愣,“他确实在这方面有研究,但项目太前沿,我们一直没深入合作。”
“现在是时候了。”洛倾颜合上笔记本,“我马上联系他,看能不能请他参与技术攻坚。”
顾逸尘看着她,眼神里多了点什么。不是惊讶,是信任。
“好。”他点头,“你负责对接,明天上午安排线上会议。另外,把目前的技术难点整理成文档,让他提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