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忽然想起培训那天,客服组长说到老人儿子时眼里的泪光。手指一动,她打开匿名账号,敲下一段文字:
“我爸走后,我每天给他手机发‘早安’。不是为了他收到,是为了我还记得他。昨天,手机突然回了一句‘今天天气很好’。我愣了很久,才意识到——是‘小回’在替他说话。原来,有人一直在听我说话,哪怕我说的只是‘早安’。”
她配上一张截图:老人手机屏幕,输入框下一行小字:“小回说:我知道你在。”
发送。
十分钟后,评论破百。
“我奶奶也这样,每天打给去世的老伴,说今天炖了汤。”
“我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每天半夜对AI说‘你还在这吗’,它每次都回‘我在’。”
“我妈妈阿尔茨海默症,忘了我是谁,但‘小回’记得她昨天说想吃糖藕。今天一早,它提醒我买了送过去。”
话题热度曲线猛然上扬,半小时后冲上本地热搜第七。
洛倾颜靠在椅背上,长出一口气。笔尖忽然轻轻一震。
她低头,水晶正泛起一层极淡的粉光,像晨雾里初绽的花。不是因为她的爱意——这光太散,太杂,带着无数陌生情绪的震颤。
她把笔握在手里,闭眼细感。
有思念,有孤独,有小心翼翼的试探,还有一丝不敢相信的希望。
成千上万的人,在这一刻,同时说出了从未对人言的那句话。
笔身微温,像被无数心跳共同暖过。
她睁开眼,正要记录,手机震动。是顾逸尘的消息:“看到热搜了。”
她回:“嗯,很多人说了‘我在这里’。”
“不是‘我在这里’。”他回得很快,“是‘你还记得我吗’。”
她指尖一顿。
窗外夜色渐深,城市灯火如星。她忽然明白,他们启动的不是一场宣传,是一场集体的轻声呼唤。
第二天一早,公司电梯口贴出了新海报。纯黑背景,输入框闪烁,下方两行字:
“你说,或不说,我们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