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虽非正规军,但其战术灵活,善用快船与夜袭。”
“我军若按陆战方式应对,必吃大亏。”
他提出三点应对策略:
一、加强情报系统
设立“海眼哨站”,在沿海高地设了望塔;
招募渔民组成“海谍队”,刺探倭寇动向。
二、改进战船与装备
加快建造大型楼船与炮舰;
配备佛郎机炮与火箭,增强远程打击能力。
三、调整战术部署
采用“分进合击”战术,分散倭寇兵力;
派出小股舰队诱敌深入,主力埋伏围歼。
他还亲自巡视各港,整顿军纪,惩办贪腐军官,士气大振。赵信亲书御令勉励:
“林卿忠勇可嘉,朕托以东南安危。”
“务必肃清倭患,还我百姓安宁。”
【首战告捷:台州奇袭,击溃倭寇主力】
数日后,倭寇主力集结于台州湾,准备进攻临海县城。林敬之得密报后,果断决策:
“敌军立足未稳,正是出击良机!”
“传令各舰,夜间起航,黎明时分发动突袭。”
当夜风雨交加,能见度极低。林敬之亲率五艘楼船与十艘快艇,借着风势悄悄接近敌阵。凌晨时分,一声令下,火炮齐发,箭矢如雨!倭寇毫无防备,仓促迎战,船只互相碰撞,秩序大乱。林敬之趁机派出“无当飞军”中精于水战的一支小队,登船肉搏。战斗持续至日出,倭寇大败,残部逃往海上。此役共击沉敌船十二艘,俘虏百余人,缴获兵器粮草无数。消息传回长安,赵信大喜:
“此战大胜,足见我军已掌握制海权。”
“倭寇若再犯,必将有来无回!”
【尾声:海疆未宁,风暴将至】
虽然台州之战重创倭寇,但赵信深知:
这不过是风暴来临前的短暂平静。
他召集群臣商议长远之策:
“倭寇虽为小患,实为大患之始。”
“若不尽快建立强大水师,完善海防体系,将来恐有更大危机。”
他决定:
设立“海军衙门”,专管水师建设与海外事务;
修建三大海军基地(杭州、泉州、广州),形成防线网络;
选拔精通航海与造船之才,培养新一代水师将领。
他对林敬之说道:
“你是我朝最懂海战之人。”
“朕命你筹建新式水师,打造一支纵横四海的大军。”
林敬之拱手应诺:
“属下愿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