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心:从武力到仁政】
建兴五年秋末,随着琉球之战胜利的消息传回长安,举国欢腾。赵信站在太极殿前,望着晨曦中的宫墙,心中却无比清醒:
“战争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如今四海归一,若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朕何以对得起这万里江山?”
他召集宰辅重臣入殿,宣布新政主旨:
“安民为先,富国为本;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一场前所未有的治国变革,在建兴朝悄然展开……
【新政初启:吏治整顿,税赋改革】
赵信深知,一个国家要强盛,不仅靠军队,更要靠制度与人心。他首先下令:
整肃吏治,罢免贪官庸吏;
推行“考绩制”,按功过升降官员;
设立“御史巡行司”,定期巡视各地,查访民情。
同时,针对多年战乱造成的土地荒废与人口流失问题,赵信采纳户部尚书建议,推行以下政策:
一、均田令:
清查全国土地,重新丈量登记;
将荒地分给流民与退役士兵耕种;
保障自耕农权益,限制豪强兼并。
二、免税三年:
凡新开垦之地,免除三年租税;
鼓励民间恢复农业,重建家园。
三、减役宽刑:
削减劳役时间,减轻百姓负担;
简化律法,减少酷刑,慎用死刑。
这些举措迅速赢得民心,百姓纷纷称赞:
“陛下仁德如天,我等终得安生之日。”
【经济振兴:通商惠农,发展手工业】
在稳定民生的基础上,赵信又着手推动经济发展。他提出:
“欲强国,必先富国。”
“欲富国,必先通商。”
于是,一系列促进商业与手工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
一、开放市集,鼓励贸易
取消地方关卡重税,实行统一关税;
修建驿道桥梁,改善交通网络;
设立“商会总署”,协调各地商贸往来。
二、扶持手工业
设立“工坊司”,支持纺织、冶铁、造船等行业;
推广新型织机与铸铁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鼓励工匠自由流动,打破世袭匠籍制度。
三、海外贸易起步
设立“海贸司”,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开通泉州、广州、琉球三大港口,允许外商入境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