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闭上眼,指尖抵住太阳穴,呼吸放缓,心中默念:命运洞察系统,启动。目标——灰色风衣男子的命运片段。
这不是幻觉,也不是妄想。它是真实存在的。三个月前,我在废弃的物理实验室发现了一台老旧的量子计算原型机,外壳上贴着“实验终止”的封条。林悦破解了它的核心程序,将其改造成一种能短暂窥见“命运轨迹”的系统。它不预测未来,而是提取现实中已被忽略的“信息残影”——那些被删除的聊天记录、未发送的邮件、监控盲区的影像碎片,拼凑出事件的隐性路径。
眼前浮现出半透明的屏幕,蓝绿色数据流缓缓流淌,像深海中的荧光生物。画面跳动,先是模糊的街景,雨水在玻璃上蜿蜒,然后聚焦在一个咖啡馆的角落。男人坐在靠窗位置,风衣搭在椅背,手机屏幕亮着,一条消息刚弹出:“二期项目已启动,明晚与枫林中学财务对接。”时间戳显示为后天凌晨一点十七分。
能量条轻微下降,停在80%。
我睁开眼,呼吸略沉,额角渗出一层薄汗。系统给出的信息从不出错,但这一次,它指向的不只是本校的阴谋,而是更远的地方——一个我们从未真正触及的网络。
枫林中学。
我打开另一台电脑,接入校园网后台。林悦留下的爬虫程序还在运行,伪装成教育局定期抽检的数据请求,可以安全调取公开备案信息。我输入关键词:“校际合作”“资源共享试点”“财政拨款”。
搜索结果跳出来,只有一条相关记录:本校与枫林中学于两个月前联合申报“教育资源共享试点项目”,获批专项资金三十万元。
但我记得,我们从未召开过该项目的筹备会议,也没有签署任何执行协议。校长办公室的会议纪要里,根本没有这个项目的痕迹。
我点开附件,是一份PDF格式的申报书。翻到最后一页,资金分配表上写着两校各十五万。可当我核对本校财务公示系统时,这笔钱并未入账。而枫林中学的官网公告栏里,却有一条简短通知:“试点项目资金已到账,将用于教学设备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