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万魂谷的灵草与半味谷的稻麦在味脉的滋养下,结出了奇异的果实。万魂谷的灵草穗上,挂着半味谷的谷粒,谷粒里裹着灵草的籽;半味谷的稻穗间,缠着万魂谷的灵草须,须上沾着稻花的粉。阿青带着这些果实回到半味谷时,行囊里还装着个黑陶瓮,瓮口封着万魂谷的灵泥,泥里透着淡淡的酒香。
“这是‘双谷酿’,”阿青掀开瓮盖,酒香混着稻麦的甜、灵草的苦,像一股温热的流钻进每个人心里,“用万魂谷的灵泉水,泡半味谷的承味种,再埋进生息田的黑土,怨灵的白雾每天都来‘吹瓮’,说要让这酒里多些‘放下’的味。”
林七舀起一勺酒,酒液在勺里晃出细碎的光,光里竟映出万魂谷的景象:怨灵白雾正帮着收割灵草,动作笨拙却认真,有个白雾凝成的手,还小心翼翼地捧着颗掉落的谷粒,像捧着稀世珍宝。“它们不再是‘怨灵’了,”他把酒倒进渗香锅,锅里的汤顿时泛起金泡,“该叫‘守味灵’才对,守着两地的味,也守着心里的善。”
姜瑶光的星盘上,万魂谷与半味谷的味脉光纹已交织成一张网,网眼里嵌着无数光点,每个光点都是一个“味缘”:万魂谷的守味灵帮半味谷的农人看田,半味谷的蜂蝶给万魂谷的灵草传粉,凡世的货郎背着半味谷的饼去万魂谷换灵草,魔界的商人带着万魂谷的酿来半味谷兑酒。“这网叫‘善味网’,”她指着网中央最亮的点,那里是阿青在双谷间穿梭的身影,“味脉结的缘,比任何盟约都牢。”
阿木用双谷果实磨粉,蒸出了“同心糕”。糕体一半是灵草的紫,一半是稻麦的金,切开时,断面的纹路像两条缠绕的龙,一条带着万魂谷的黑纹,一条缠着半味谷的金芒。他把糕分给谷里的孩子,也托人捎给万魂谷的守味灵——据说守味灵闻到糕香,会化作更淡的光,附在谷穗上,让来年的收成更丰。
“这糕里有万魂谷的土味,”阿木看着孩子们吃得眉眼弯弯,“也有半味谷的烟火气,就像咱们现在的日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叫踏实。”他想起爹娘留下的那口旧锅,如今正挂在渗味坊的墙上,锅里偶尔会盛些双谷酿,说是让爹娘也尝尝这“两谷和”的味。
老铁匠把双谷酿倒进渗香锅,与锅里的和味草、共生谷同煮,熬出的汤竟带着淡淡的回甘。“这汤叫‘岁月汤’,”他给守在锅边的守味灵(它们已能化作半透明的人形)盛汤,“苦是岁月的底,甜是日子的料,熬得越久,味越厚。”守味灵捧着汤碗,碗沿的热气模糊了它们的轮廓,却能看出嘴角的笑意——那是尝到现世安稳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