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璃的心音铃被挂在了味源海中央的石台上。铃音顺着味脉传到三界,听在不同人耳里,是不同的调子:在失去亲人的人听来,是温柔的安慰;在心怀芥蒂的人听来,是和解的邀约;在努力生活的人听来,是轻快的鼓励。有天,一个曾参与过界域争斗的老将军来到石台前,铃音里突然传出他年轻时与敌对阵营朋友分食一块干饼的声音,老将军老泪纵横,解下腰间的佩剑扔进味源海,剑入水即化,化作无数银光,融进了和味草的叶脉里。
小丫的女儿在渗味坊旁盖了间“传味阁”,阁里摆满了三界的“味器”:凡世的粗瓷碗、魔界的青铜爵、妖界的兽骨勺、天宫的玉盏,每个器物上都刻着使用者的故事。有个凡世的酿酒师,把父亲留下的破酒壶捐给了阁里,壶底刻着“酿不出独味,才是好酒”;有个魔界的厨师,送来一把用了三十年的菜刀,刀背上刻着“剁得碎恩怨,切得出团圆”。这些器物在阁里互相挨着,瓷碗碰着爵,勺敲着盏,竟也凑出一段“和味曲”。
深秋时节,味源海的水面结了层薄冰,冰下的味脉仍在流动,像无数条温暖的血管。阿木、阿噬和孩子们在冰上凿了个洞,把新收的融味种和承味种混在一起扔进去,种子落水的瞬间,冰面裂开又迅速愈合,裂开处冒出无数彩色的气泡,每个气泡里都裹着一种新的味道——是苦与甜的拥抱,是浓与淡的牵手,是所有曾经对立的滋味,如今都成了彼此的依靠。
文曲星站在记声墙前,看着《三界味经》的叶片随风飘落,落在味源海里,化作新的光纹。他突然明白,最好的经卷从不是写出来的,是活出来的——在三界生灵的锅碗瓢盆里,在彼此递出的一碗汤、一块饼里,在带着对方味道的日常里。
风穿过半味谷,带着味源海的清润、渗香锅的醇厚、心音铃的悠扬,漫向每一个有烟火的地方。在那里,味脉通了,人心也就通了;味道混了,日子也就暖了。半味谷的裂痕早已被藤蔓填满,藤蔓上的果实还在继续生长,每个果实里都藏着新的故事——关于相遇,关于理解,关于在不完美里,熬出最绵长的滋味。
而那口永远煮着汤的渗香锅,还在咕嘟咕嘟地响着,锅里的味换了又换,却始终带着一股不变的热乎气,像在说:只要这锅还在煮,日子就永远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