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海河之畔:用「味觉」跟城市说再见
??正午的海河波光粼粼,「天津之眼」在阳光下转着,摩天轮的影子投在河面上,跟着水波晃啊晃。李可佳蹲在河岸边,打开袋煎饼果子面糊——竹蜻蜓刚碰到面糊,绿豆的清香就涌出来,她学着王姨的手法,在石板上「画」了个圆,可惜手法生疏,饼皮边缘歪歪扭扭,却带着股子「DIY的烟火气」。
??「来,加个鸡蛋。」骆梓淇递来从早市买的柴鸡蛋,蛋清混着蛋黄在饼皮上晕开,竹蜻蜓一转,蛋液裹满了整个饼皮,「咱没带鏊子,石板晒了一上午,温度够煎蛋了。」他往饼皮上撒了把从北塘带来的皮皮虾碎——昨晚特意把皮皮虾干捏碎,想着给煎饼果子添点「海味」,金黄的虾碎落在蛋液上,像撒了把碎金。
??饼皮煎好后,李可佳刷了层王姨送的秘制面酱——深褐色的面酱带着八角香,刷在饼皮上时,石板「滋啦」响了声,香气混着海河边的风,引来路过的大爷:「姑娘,你这煎饼果子咋还加虾碎?咱天津卫可没这吃法!」大爷笑着摇头,却盯着饼皮咽了咽口水,「不过看着挺香,跟咱北塘的『海鲜煎饼』似的,早年渔民出海,就爱往煎饼里卷小鱼干。」
四、味觉仪式:让「烟火气」跟着车轮跑
??下午两点,房车启动前,李可佳把最后一个炸糕塞进嘴里——外皮脆得掉渣,糯米皮裹着红豆沙,甜中带咸,咬到最后,竟尝到一丝若有若无的海腥味,像把渤海湾的阳光,全熬进了这枚金黄的炸糕里。骆梓淇发动引擎,后视镜里的皮皮虾干晃得更欢了,虾壳上的盐粒在阳光下闪着光,像在跟天津的早市、渔港、盐田说「再见」。
??车路过西北角时,李可佳摇下车窗,早市的喧闹声涌进来:炸糕摊的油锅「滋滋」响,锅巴菜摊的铜片「咔咔」削,还有熟客跟摊主的唠嗑声——「今儿个的麻酱调得稠了点?」「可不,怕你家孙子嫌淡,多搁了半勺盐。」——这些带着市井气的声响,此刻听来竟像首「味觉离别曲」,让她忽然想起王姨说的:「天津的早餐啊,就跟咱人似的,看着大大咧咧,实则藏着股子『黏糊劲儿』,吃过一次,就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