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后台风云录:嬉笑怒骂皆是情》——这篇人物专访稿,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超我的预期。
文章重点描绘了孟鹤堂的圆融练达、周九良的冷静犀利、秦霄贤的呆萌反差,当然,也少不了张九龄和王九龙这对“暴躁兄弟”在艺术上寸土必争的鲜活场景。我刻意弱化了他最后离场时的阴郁,却如实记录了他对包袱的执着、对搭档的“不留情面”,以及他扶住我那个瞬间(当然隐去了我的狼狈)。笔调轻松幽默,带着旁观者的理解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稿子一出,阅读量瞬间飙升。评论炸了锅。德云女孩们疯狂刷屏:
> “啊啊啊九龄哥哥认真吵架的样子也好帅!”
> “九龙好惨,日常被搭档怼哈哈哈!”
> “孟哥不愧是人间甜饼!九良老干部实锤!”
> “秦霄贤:我在哪?我是谁?我好像只是路过……”
> “只有我注意到小编差点摔倒被九龄扶住那段吗?男友力MAX!磕到了磕到了!”
> “楼上+1!小编描述九龄眼神那段,kswl!”
> “求小编多写点后台日常!太有意思了!”
一时间,“德云后台”、“暴躁兄弟”、“张九龄扶人”甚至“林溪是谁”都爬上了热搜尾巴。我手机被杂志社同事的祝贺信息轰炸,总编更是亲自打来电话,语气激动地肯定了这次采访的成功。
热度还未平息,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打了进来。来电显示:孟鹤堂。
“林记者,恭喜啊!文章反响太棒了!”孟鹤堂的声音带着一贯的春风和煦,“我们社里几个负责新节目策划的老师看了,都觉得你对后台生态和演员特质抓得特别准,很有想法!这不,新一季的相声剧想搞点新花样,融合点年轻元素和幕后故事,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来参与一下前期的创意策划?”
我握着手机,心跳莫名快了一拍。参与德云社的新节目策划?这绝对是业内无数编剧梦寐以求的机会!但……这意味着要再次深入那个后台,不可避免地要频繁接触……张九龄。
脑海里瞬间闪过那双锐利的眼睛和黑色T恤下绷紧的肌肉线条。他对我那句“前置三分钟”的质疑,还有那句冷硬的“你谁啊”,都还记忆犹新。
“孟老师,这……太荣幸了!我当然有兴趣!”短暂的犹豫被巨大的职业吸引力冲散,我立刻应承下来,“只是……我对相声是外行,怕……”
“嗐!要的就是你这‘外行’的视角!”孟鹤堂爽朗地笑,“放心,我们这边有专业的编剧老师把控框架,你就负责提供创意火花和人物观察!明天下午有空吗?来社里开个碰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