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听得很认真,没有打断。只是当我具体描述到那几个反差脚本时,他对着镜子调整水袖的动作,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室内光线柔和,他侧对着我,镜面映出他沉静的眉眼。空气里只有他水袖摩擦的细微声响,和我自己略显紧张的呼吸声。
“想法很新。”他终于开口,声音依旧平和,听不出太多情绪。他转过身,目光落在我脸上,那眼神像在审视一件需要仔细斟酌的古董,“不过……”他顿了顿,眉心几不可察地蹙起一个极小的褶皱,“有些表达方式,会不会…过于跳脱了?比如这个‘睡着了’的调侃,还有‘被带偏画风’的说法,对舞台上的‘范儿’,是不是有点……”
他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清楚。他温和的措辞下,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对舞台形象庄重感的维护。那点书卷气里,裹着近乎执拗的坚持。
我心头一沉,准备好的说辞在舌尖滚了滚,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谢老师,我明白您的顾虑。但现在的传播环境就是这样,太‘正’的东西,可能连被看到的机会都没有。我们不是要改变艺术本身,只是想用年轻人更熟悉、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开一扇窗,先把他们吸引过来。真正的好东西,他们进来看了,自然会懂。”
我迎着他的目光,努力让自己的眼神显得真诚而坚定:“就像您台上使活,不也需要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节奏、‘现挂’吗?这其实也是一种‘破圈’,只是换了个场地。”
谢金看着我,镜片后的目光深静,像两泓古井,映着我的身影,却看不出波澜。他沉默了片刻,久到我几乎以为他要彻底否决。
“你说得…也有道理。”他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种深思后的审慎,“吸引人来看,是第一步。”他微微颔首,“尺度上,再斟酌斟酌。具体内容,你做主吧。”
一股巨大的欣喜瞬间冲上头顶!他竟然同意了!虽然带着保留,但这已经是巨大的突破!我强压住激动,连忙保证:“您放心!我一定把握好分寸!效果绝对不让您失望!”